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中国儿童青春发动时相评价指标的一致性,分别探讨青春发动时相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轨迹对青春期血压偏高风险的影响,以及二者对青春期后期血压偏高风险的联合作用。[方法]本研究①分别采用厦门青春期发育队列和中山身高发育队列资料,厦门青春期发育队列共对743名儿童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每半年随访一次;中山身高发育队列共对15,380名儿童进行了为期12年的随访,每年随访一次。依据厦门青春期发育队列人群,采用男童睾丸发育和女童乳房发育进入Tanner II期的年龄作为性发育启动年龄,采用Preece&Baines非线性生长模型计算研究对象的身高突增起始年龄和身高速度高峰年龄。研究以性发育启动年龄、身高突增开始年龄和身高速度高峰年龄作为青春发动时相的评价指标,将青春发动时相分为较早、适时和较晚,并以联合使用性激素和性发育启动判定的青春期发动年龄(简称为“联用年龄”)作为参照,比较并评估以上3个指标评价青春发动时相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curve,AUC),评价各指标判定青春发动时相的一致性。依据中山身高发育队列人群,采用Preece&Baines非线性生长模型,对研究对象12年的身高随访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身高突增起始年龄和身高速度高峰年龄,将其作为青春发动时相的评价指标,将其分为较早、适时和较晚;采用成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model,GBTM),对研究对象12年的BMI随访数据进行拟合,将其分为消瘦轨迹、正常轨迹、超重轨迹和肥胖轨迹四组;按照个体青春期前后BMI跃迁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迟滞性生长、平稳性生长和追赶性生长。采用分年龄、分性别、分身高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第95百分位数评价血压偏高,以研究对象最后一次随访(16~18岁)的血压测量结果作为其青春期后期的血压水平。通过Population-averaged linear model、Log-binomial模型和归因分析模型,分析青春发动时相与BMI轨迹对青春期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风险的影响,以及青春发动时相及青春期前后BMI轨迹对青春期后期血压偏高风险的联合作用。[结果]1.儿童青春发动时相评价指标的一致性研究厦门青春期发育队列中,男童睾丸发育启动平均年龄为10.4(SD:0.7)岁,身高突增开始年龄为8.8(SD:1.1)岁,身高速度高峰年龄为11.6(SD:0.9)岁;女童乳房发育启动平均年龄为9.2(SD:0.7)岁,身高突增开始年龄为7.6(SD:0.8)岁,身高速度高峰年龄为9.7(SD:0.8)岁。以联用年龄为参照,性发育启动年龄和身高速度高峰年龄相比身高突增起始年龄识别个体青春发动时相较早的一致率在男童可达69.13%~100%,女童可达68.00%~78.75%;性发育启动年龄识别青春发动时相较早的AUC为0.6300(SE:0.0283)至0.7135(SE:0.0282),身高速度高峰年龄识别青春发动时相较早的AUC为0.5429(SE:0.0264)至0.5834(SE:0.0275),身高突增起始年龄识别青春发动时相较早的AUC为0.5080(SE:0.0225)至0.5099(SE:0.0250)。以上指标在识别不同青春发动时相中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儿童青春发动时相对血压的影响作用研究中山身高发育队列中,男童突增开始年龄为9.5(SD:1.2)岁,身高速度高峰年龄为12.7(SD:1.0)岁:女童身高突增开始年龄为8.4(SD:1.3)岁,身高速度高峰年龄为10.7(SD:1.1)岁。青春发动时相与儿童青春期血压水平关联具有显著性。以身高速度高峰年龄判定青春发动时相为例,在儿童收缩压百分位数曲线上,青春发动时相较早男童收缩压水平较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儿童高5.77(95%CI:4.93,6.61;p<0.001)个位数,舒张压高3.94(95%CI:3.31,4.58;p<0.001)个位数,血压偏高风险增加,RR值为1.59(95%CI:1.47,1.71;p<0.001),这一影响会持续到青春期后期;青春发动时相较早儿童相对发动时相适时者血压偏高风险RR值为1.38(95%CI:1.22,1.56;p<0.001),较晚者RR 值为 0.65(95%CI:0.56,0.75;p<0.001)。青春发动时相较早女童收缩压水平较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儿童高4.36(95%CI:3.37,5.35;p<0.001)个位数,舒张压高 1.99(95%CI:1.30,2.68;p<0.001)个位数,血压偏高风险增加,RR值为1.34(95%CI:1.24,1.46;p<0.001),但不同青春发动时相女童血压偏高风险在青春期后期不再具有差异。3.青春发动时相与BMI轨迹对青春期后期血压偏高风险的联合作用研究BMI轨迹对男童和女童血压水平均有显著影响。超重轨迹和肥胖轨迹儿童在青春期发动后血压偏高风险迅速增加,并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直到青春期后期。与体重正常轨迹儿童相比,超重轨迹和肥胖轨迹儿童在青春期发动后血压偏高风险增加,男童RR值低值和高值分别为 1.93(95%CI:1.66,2.24;p<0.001)和 4.51(95%CI:3.67,5.54;p<0.001);女童RR 值低值和高值分别为 1.99(95%CI:1.45,2.73;p<0.001)和 6.49(95%CI:4.36,9.66;p<0.001)。在男童中,青春期发动年龄与BMI轨迹对青春期后期血压偏高风险存在联合作用。青春发动时相较早且BMI超重肥胖轨迹男童青春期后期血压偏高风险最高,与青春发动时相适时且BMI正常轨迹者相比,其血压偏高的RR值为2.37(95%CI:1.91,2.93;p<0.001);青春期前超重肥胖以及青春期期间追赶性生长会显著增加青春发动时相较早的男童血压偏高发生风险。对青春期前超重肥胖且青春发动时相较早的男童,迟滞性生长者血压偏高风险RR值为2.20(95%CI:1.74,2.77;p<0.001),追赶性生长者血压偏高风险RR值为 10.39(95%CI:4.06,26.57;p<0.001)。在女童中,青春期后期血压偏高风险主要受青春期前后BMI轨迹影响。当以青春期前后BMI正常且平稳生长女童作为参照组时,青春期前超重肥胖和追赶性生长的女童血压偏高发生风险增加,RR值范围为5.22(95%CI:0.62,43.99;p=0.605)至31.33(95%CI:1.94,506.39;p=0.015),但迟滞性生长组女童青春期后期血压偏高发生风险与参照组水平相当。[结论]1.与性发育启动年龄和联用年龄相比,身高速度高峰年龄评价儿童青春发动时相的一致性相对较好,当在大样本人群中进行调研时可使用身高速度高峰年龄作为青春发动时相的评价指标。2.青春发动时相较早的儿童发生血压偏高的风险较高,对儿童青春发动时相进行准确评价、追踪和合理指导,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管理。3.男童中,青春发动时相与BMI轨迹对其血压偏高风险具有联合作用,且持续至青春期后期,女童青春期后期血压水平主要受BMI轨迹影响。对于青春期前超重肥胖、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的儿童,控制青春期BMI增长水平可能能够将低其青春期后期血压偏高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