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刺激因子对树突状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nk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在大鼠体内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数量及成熟度的影响。观察两种刺激因子作用于大鼠后,对体内DC增殖及成熟度的影响,为体内获得高数量、低成熟度树突状细胞奠定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以Wistar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时间两种刺激因子,动态观察大鼠体内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及成熟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刺激因子对D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两组分别为GM-CSF预处理组和G-CSF预处理组。分别在给药的3、5、7、9、11天取脾脏并分离DC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s的数量及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DC的比值。结果1、DCs数量增殖与不同刺激因子作用时间的相关性研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DCs数量增殖与两种药物刺激时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DCs数量与刺激因子作用时间之间呈线性关系。并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式:G-CSF组为DCs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1.668+0.399d)%;GM-CSF组分别DCs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0.840+0.484d)%。2、不同刺激因子对大鼠体内DCs数量的影响用G-CSF和GM-CSF两种刺激因子对大鼠体内DCs数量影响差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P=0.644(P>0.05)。说明使用两种不同刺激因子在同剂量不同时间下对大鼠体内DCs数量增殖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3、不同刺激因子的作用时间与体内imDC/DC(未成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两种刺激因子作用时间与体内imDC/DC(未成熟状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提示imDC/DC与刺激时间呈正相关性,并且二者于其预处理后的第7天都达最大值。4、不同刺激时间下,对比不同刺激因子对大鼠体内DCs成熟度的影响对两种刺激因子在不同作用时间对大鼠体内DCs成熟度影响的差别进行动态分析。检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不同的刺激时间(3、5、7、9、11天)下,G-CSF明显增强树突状细胞的不成熟状态,并与GM-CSF比较具有显著性的优势。结论1、GM-CSF或G-CSF在大鼠体内作用时,在剂量恒定的条件下,随作用时间的增长可线性增加DCs的数量。2、提示同GM-CSF比较,体内使用G-CSF在促进DCs的未成熟状态以及诱导免疫耐受方面效果可能更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腺瘤术前术后血清GH水平变化与血糖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或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治疗该类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
研究了菜豆种子在红外固定床干燥过程中 ,种皮结构的变化及种皮对干燥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运用描述种子干燥过程特征的内部水分扩散模型 ,确定了种子的水分扩散系数 ,模型与实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对一大类含有未知参数的多输入非线性串级系统 ,基于 backstepping递推设计方法 ,进行了自适应控制设计。当自适应控制律作用于该系统时 ,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是有界的 ,并且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EEG)、脑脊液(CSF)、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点,探讨脑电图、脑脊液、核磁共振在诊断病毒性脑炎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了我院神经内科
胰瘘是胰腺外科的严重并发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duodenectomy P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通过胰腺外科手术技术的改进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等,胰瘘发生率较前下
湘潭大学哲学系李伏清新著《柳宗元儒学思想研究:兼论中晚唐入学复兴》一书,以柳宗元为中心,全面探讨了中晚唐为何要复兴儒学,如何对待佛教,儒家经典如何重新获得活力,于天人
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热情日趋高涨,各地政府都大张旗鼓打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旗帜。而在民间,这种对文化的渴望也日趋强烈。遗憾的是,一些大众传播媒介尤其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