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结合”战略实施的制度环境与组织变革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_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日益得到大家的共识,追求和平和发展经济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国防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着整个社会加速发展,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等各层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反映到军事领域,即表现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其本质和核心就是战争形态和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在这种历史和时代背景下,如何协调建设国防和发展经济二者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两个不可或缺的目标,兼顾而不偏废,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和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实施“军民结合”战略以兼顾发展经济和国防建设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以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为代表的各国都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国也不断地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但是,时至今日,到底如何更好地实施该战略,实践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上也还缺乏更好的解释。由此,本文拟以组织发展理论、组织变革理论和制度创业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我国实施“军民结合”战略的历史进程、内部机制等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以增进对“军民结合”的认识,提供相应的实践指导。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我国“军民结合”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指出“军民结合”所面临的困境在于变革进程中面临的“能力陷阱”和“变革陷阱”,其实质是一场异向组织变革。进而对组织变革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综述,对本文依据的主要理论进行了梳理。在界定了相关的概念后,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得出了在理论、方法、研究问题和实践方面的已有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2)对我国实施“军民结合”的制度环境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联系新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进程,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我国“军民结合”的历史演进划分为四个特色鲜明的阶段,整理了建国以来的代表性事件。结合九洲集团“军民结合”战略实施的案例,对于以上四阶段划分的科学性进行例证。在对各阶段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军民结合”战略目标内涵。借鉴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实施“军民结合”战略的经验,对当前我国实施“军民结合”战略的制度环境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3)根据组织变革理论,根据案例研究的理论抽样原则,对四家实施“军民结合”战略的实地案例分析,提出了“组织变革的动因模型”,从组织氛围的视角深入探索了实施“军民结合”战略的内部机制。为后文的政策建议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4)在组织变革理论、制度创业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了相关的理论模型,针对性地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以相关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性,能够揭示我“军民结合”组织变革的内部机制。同样为后文的政策建议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   (5)根据上述的深入探索,将相关的理论探索和目前我国“军民结合”存在的问题相联系,针对性地提出较为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同时,对相关的单位如何更好地实施“军民结合”战略也提出了实践指导。  
其他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己经越来越为理论界和实践界所重视,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否会对企业竞争优势造成负面影响,企业能否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更是企业关注的焦点,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语文教育理念的改变,特别是课程观、教师观、教育功能观、学生观的改变。这种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教学中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构建者、参与者、探究者和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代言人,而是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的交往者和对话者,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下面试以《爱莲说》为例,探讨“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