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以来,伦理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元伦理学到规范伦理学、最后到德性伦理学的历程。作为对西方伦理学界德性伦理兴起的回应,本文以孟子的伦理思想为核心,深入阐发了其德性伦理的主要观点,挖掘了孟子德性伦理的思想资源,从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的对比出发,重点突出了德性伦理的理论要旨,初步勾勒出孟子德性伦理体系的面貌,并对其理论中可以为现代社会所转化、吸收的内容作了论述。规范伦理在现代社会所遭遇到的诸多困境表明,追寻德性伦理已经非常必要。西方的德性传统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中国的德性传统则是从原始儒家处发端的。从西周到孔子思想发展的过程表明,德性的思想已经开始进入思想家的视域,而孔子到孟子之间的儒者对此已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正是依此为基础,又加上百家争鸣的社会历史背景为孟子德性思想的创造提供了理论刺激,从而最终使孟子得以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备的德性伦理体系。德性伦理集中讨论的是成人问题,成人首先涉及成人的人性基础。孟子就是通过对人性善的证明确立了其德性理论的出发点,其证明的基本理路是以性命一致为基础,揭示人性所含蕴的各种善端,进而通过对良心活动层的阐明,使主体的道德理性能力得以凸现出来,从而实现道德理想向现实行为的转化。德性作为一种内在于人的品质,不仅离不开人性善的前提,而且本身也是同主体自身的认知、情感、意志能力是一体相承的。对此,孟子也从多角度作了阐发,使其德性理论获得了现实的依托。德性伦理区别于规范伦理还在于强调主体德行的自觉。孟子揭示的仁义内在、仁智统一、志功结合等观点为德性与德行的统一作了说明。德行作为主体的实践行为并不是脱离规范的,相反,正是通过对规范的自觉认同,主体在日用常行中循礼而动,才最终在经权的互动中获得自慊的道德心境。这一系列过程是主体体证德性伦理的最实在处,孟子对此的揭示也是比较明确的。孟子的德性理论注意到了德性与规范的一致离不开教化的作用,孟子强调主体自身行为的端正是教化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正己的前提下,善政与善教才是可能的。但是教化的展开是一个习行的过程,对此孟子的论述尚不充分。成人作为德性伦理的目标,不仅是对人格完善的肯定,也是主体德性境界不断提升的最终要求。孟子揭示了成人的内在根据,依此根据,在具体的境遇中,人皆可以为尧舜成为其德性伦理的最终理想。与此相应,孟子对德性境界的揭示,对德福、性命关系的论说,丰富了成人的理论内容。成人的历史指向应当是类生命的完善,孟子的仁政论与德治论对此作了富有意义的发挥。 总结看来,孟子的德性伦理思想围绕着成人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展开了其理论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但是显见的是,孟子的德性伦理思想,作为传统的理论资源,要获得新的生命和意义,还必须同古今中外的各派伦理思想进行比较、耿舍。本文采取了这一立场,力图使盂子的伦理理论获得一种现代意义的转换(包括语言的)。结论部分对德性伦理的理论基础、理论指向、追寻进路的阐释,就是此一工作的集中体现,希望使传统中有益的智性资源能够获得新生,从而为现代人的伦理生活提供一点心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