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认定问题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扩张适用的状况,有沦为非法集资的“兜底性”罪名的嫌疑。互联网金融因为具有传统金融不可比拟的延伸性,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刑事法律风险,其中非法集资风险最为显著,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活动具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某些特性。目前我国运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打击互联网金融犯罪时,背离了保护银行业务的初衷,出现司法认定的缺陷和漏洞。从宏观层面司法机关执法理念使得本罪出现扩张化的状况,到微观层面本罪客观要件法益、公众、存款认定不明确与民间借贷、集资诈骗罪混淆的问题,阻碍了互联网金融的自由创新发展,结合刑法的谦抑性原则以及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废除说”、“限缩说”以及国外举措,理清我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当前背景下的出现的司法适用问题,反思和限缩该罪在刑事法律边界的扩张适用,找出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路径。本文架构从刑法教义学的角度出发,第一章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作为切入点,分析近几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金融犯罪中的数据结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风险介绍,以互联网金融的典型代表P2P为例探究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犯罪中我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适用状况。第二章介绍我国目前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两种学说“限缩说”、“废除说”,以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并以此作为借鉴,对本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存在的问题解决完善。第三章分析互联网金融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司法观念层面的问题:司法机关在刑事司法以及与民事行政交叉的司法观念面临的困境以及纠偏的路径。第四章主要阐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观要件“法益”、“公众”、“存款”在互联网金融在司法适用中的问题以及针对立足于“限缩说”对这些要件进行明确。第五章介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近似行为主要是与民间借贷及集资诈骗罪的混淆与区分。通过五章对互联网金融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的问题及建议,期望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更好地完善本罪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司法认定。
其他文献
今天的教学强调以生为本,这也就意味着在解读课文的时候,要具有学生视角。学生视角不只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更是指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人性的视角去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解读。强调
在当今国家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提出了新时期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以超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超特高压电网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学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和传授,而是学生主动的知识建构。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强调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包括“搭建支
我国资本市场逐步成熟,但在发展过程中,财务舞弊造假事件频发,在股价崩盘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会通过构造真实交易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操纵向资本市场传递公司经营良好的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将关注的重心由利润向价值转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意识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性,传统绩效评价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而EVA正好契合了绩效评价的新要求。本文选取的金丰源粮油公司从事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贸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财务状况健康、经营业绩良好的民营农贸企业。公司现行的KPI绩效评价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还存在着对长期真实绩效的反映不够充分、评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种重要的刑事强制措施,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脱保的情况频发、取保率偏低这两大问题应该被引起重视。而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受以上问题影响,在实践中也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该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备受各方关注亟待解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借鉴美国的商业保释制度,就应当如何完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探讨分析。本文开篇将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