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步天歌》是一部以詩歌形式介紹中國古代全天星官的著作,始見於《新唐書·藝文志》“天文類”,現有多個版本傳世。歷代學者多認為《步天歌》為唐開元年間右拾遺王希明所著,而鄭樵在《通志·天文略》中則認為是隋朝隱者丹元子始作。由於未能見到最早版本,故原作者仍不可考。《步天歌》首次以“二十八宿三垣”形式記錄全天恒星,以七言押韻詩歌形式編撰,是對“三家星”觀測體制的總結,歌辭簡單通俗,容易記憶,是中國古代觀天認星的必誦口訣。本文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步天歌》進行校正笺注考释。除緒論與結語,本文可分為概要、校注上下兩編。上編研究概要部分可分為三章:第一章《步天歌》的天文传统。在前人基礎上,對《步天歌》产生的天文背景進行重新整理與考辨,着重探讨二十八宿起源演变与三家星定纪。第二章《步天歌》的作者版本。《步天歌》出现的时间及作者尚不完全明确,通过疏理相关史料,探明各版本系统前后继承规律,还原《步天歌》原本面目。第三章《步天歌》的科學價值。《步天歌》作為中國古代優秀天文科普教科書,首次以詩歌形式完整記錄二十八宿三垣體系,對天文普及起到重要作用。下編校注部分以西安清陶齋藏清抄本《星圖步天歌》為底本,以《靈臺》本(北宋王安禮重修《靈臺秘苑·步天歌》)、《通志》本(南宋鄭樵編撰《通志·天文略·步天歌》)、《玉海》本(南宋王應麟編撰《玉海·卷三·步天歌》)、《通考》本(元代馬端臨編撰《文獻通考·步天歌》)、《乾象》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木刻本《乾象圖·步天歌》)、《中西》本(清康熙己已年梅文鼐編撰《中西經星同異考·古歌》)、《古今》本(清雍正陳夢雷編、蔣廷錫重編《古今圖書集成·步天歌》)、《四庫》本(清乾隆文淵閣《四庫全書·圖書編·步天歌》)、《恒星》本(潘鼐《中國恒星觀測史》校訂《步天歌》)、《匯鈔》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抄本《天文匯鈔·步天歌》)、《北抄》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步天歌》)等十一种刻本、抄本为参校本,對《步天歌》三十一首詩歌進行分首校正,並逐一笺注方位及星名含义,考释“三家星”分类,以方便學者查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