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O4负载硫掺杂石墨烯类碳/双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甲基橙和铅的去除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3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印染、纺织等工业的快速发展,有机废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日趋严重。层状材料因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大比表面积及制备成本低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水治理。层状材料吸附有机污染物后形成的固体产物,即有机层状废弃物,若不经有效处置,易引发二次污染。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层状材料在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对有机层状废弃物处置势在必行。目前,常规处置有机层状废弃物的方法如直接煅烧,虽操作简单,但有氧煅烧不仅会释放CO2、SO2和NOx等温室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同时浪费了有机污染物中有价值的碳、硫或氮资源。因此,亟需探寻适宜方法,以实现对有机层状废弃物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处置。本研究利用“前驱体-热解”法,以负载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的镁铝双金属氢氧化物(O3D-SDS)为有机层状废弃物代表,通过溶剂热反应向O3D-SDS前驱体中引入磁性物质Fe3O4后,在氩气气氛下高温热解制得Fe3O4负载硫掺杂石墨烯类碳/双金属氧化物(MG/S-LDO)。通过改变SDS浓度探究其对O3D-SDS有机负载量的影响及引入不同铁掺量探究其对制备的MG/S-LDO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SDS浓度及铁掺量。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分布面扫描分析(EDS-mapping)、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spectra)及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手段表征MG/S-LDO组分及结构。同时,针对染料废水和重金属废水对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和健康等构成的极大威胁,通过开展MG/S-LDO处理含甲基橙(染料代表)模拟废水和含铅(重金属代表)模拟废水的静态吸附实验,探究其吸附性能。考察了体系p H、反应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借助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模型和分析反应前后固体产物的XRD、FT-IR及XPS等表征结果,确定出MG/S-LDO对两种污染物的反应机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最优的SDS投加浓度及Fe3+浓度分别为0.1 mol/L和0.03 mol/L。优选参数后制得MG/S-LDO0.03表征结果表明:O3D-SDS1依次经溶剂热反应、高温无氧热解处理后成功转化为MG/S-LDO0.03,其中Mg Al-LDH组分转化为Mg Al-LDO;SDS组分转化为硫掺杂石墨烯类碳材料;磁性物质Fe3O4被成功引入。VSM结果表明,MG/S-LDO0.03的饱和磁性强度为11.0 emu/g,能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SEM及TEM结果说明MG/S-LDO0.03是由大量LDOs纳米片交织构成的三维花状结构,同时其表面还负载有平均尺寸约为62.3 nm的Fe3O4微球。Zeta电位表明MG/S-LDO0.03在水溶液中呈电负性。(2)MG/S-LDO0.03对阴离子型染料MO的去除研究表明:MG/S-LDO0.03因表面含有-COOH、-C-S和-OH等丰富官能团具有抵抗外界p H的干扰能力。其对MO的吸附在反应时间为6 h时达到平衡,去除率为100%;当温度为25oC,MO的初始浓度为2000 mg/L和固体投加量为1 g/L时,MG/S-LDO0.03对MO的理论吸附量高达1472.58 mg/g。热力学拟合结果表明,MG/S-LDO0.03对MO的去除反应为自发、吸热的过程,提高反应体系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3)MG/S-LDO0.03对MO的去除行为符合伪二级速率方程(R~2=0.9998)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71),表明其对MO的吸附是一种单层、化学吸附。由XRD、FT-IR和XPS分析结果可知,LDOs组分通过“记忆效应”吸附MO作为层间阴离子而形成LDHs,且其金属氧键(如,Mg-O、Al-O)会与MO的官能团发生络合作用,促进对MO的去除。此外,碳组分表面O-C=O和C-S基团会与MO上的N(CH3)2基团可发生π-π电子供体–受体(EDA)效应。经5次循环后,MG/S-LDO0.03对MO的去除效率依旧能维持在85%以上,表明MG/S-LDO0.03是一种优秀的净化染料废水的吸附剂。(4)MG/S-LDO0.03对重金属离子Pb2+的去除研究表明:MG/S-LDO0.03吸附Pb2+受溶液p H的影响较小。在p H为3-7时,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Pb2+去除率都能达到95%以上;MG/S-LDO0.03对Pb2+的吸附在4 h时达到平衡;当温度为25 oC,采用的Pb2+初始浓度为2000 mg/L和投加量为1 g/L时,MG/S-LDO0.03对Pb2+的理论吸附量高达655.92 mg/g。热力学拟合结果表明,MG/S-LDO0.03对Pb2+的去除反应为自发、吸热的过程,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5)MG/S-LDO0.03对Pb2+的去除行为符合伪二级速率方程(R~2=0.9998)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R~2=0.974),表明其对Pb2+的吸附是一种多层、化学吸附。吸附Pb2+后,固样表征分析结果表明:MG/S-LDO0.03中LDOs组分水化释放OH-对Pb2+起到沉淀作用,且碳组分表面C-S等含硫基团会与Pb2+形成强烈的共价键,促进对Pb2+的去除。经5次循环后,MG/S-LDO0.03对Pb2+得去除效率依旧能维持85%以上,表明MG/S-LDO0.03也是一种优秀的净化重金属废水的吸附剂。
其他文献
广泛存在于各类食品和中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白杨素与黄芩素由于水溶性差、化学稳定性差、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而降解等特性,导致其生物利用率和生物可及性较差。因此,通过功能性质优秀的功能性蛋白负载这类功能因子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通过多种光谱学方法结合计算机模拟系统性地研究了白杨素、黄芩素对β-乳球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探讨了白杨素、黄芩素与β-乳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β-乳球蛋白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构建白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对于食品安全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是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可以为政府以及市场相关人员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信息,降低因农产品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在某种意义上也能起到保持社会安定的作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检测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构建农产品安全预警模型并研发一套农产品安全预警系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
豆浆被誉为“餐桌之星”,因其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且价格廉价,深受人们的青睐。有研究表明,豆浆含有较高含量的嘌呤物质,属于中高嘌呤食物。由于嘌呤的代谢终产物为尿酸,在人体中代谢不平衡的情况下大量的尿酸堆积容易使痛风患者引发痛风等疾病。本课题针对这一现象,旨在降低豆浆中的嘌呤含量。由于嘌呤碱是一种极性小分子物质,可通过高效液相法进行检测。因此,本课题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豆浆中嘌呤含量;并对柱状活性炭(Φ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松树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发病时间短、致病力强,已经成为我国最具破坏性的森林病虫害,不仅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我国松材线虫病的疫区数量和发生面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形势相当严峻,疫情的防控工作已是当务之急。及时发现疫区内的染病松树(以下称为“受害木”),并采取安全处理措施是目前控制松材线虫病蔓延的有效手段。无人机遥感易于操作,且时
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动物残骸,以及矿物质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由于其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亟需制备高活性的催化剂去除CO。目前,过渡金属氧化物被发现能够有效地催化CO氧化,而其活性主要受金属与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控金属与氧化物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而相互作用的调控可分为几何调控和电子调控。我们首先通过电子调控以OMP-NH2为模板合
酒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的食物类型之一,无论是日常小酌还是正式宴席,都有各种酒的身影。虽然酒类饮品的食用方法大致相同,但不同酒类的适宜饮用温度却并不一致。本论文对黄酒、红葡萄酒、白酒、啤酒的最佳饮用或处理温度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其对酒类润滑特性和口感的影响,研究方法包括口腔摩擦学、食品质构学以及传统食品化学分析法,既具备传统方法的可靠性也有新方法的创新性。口腔摩擦学是一门近年来提出的以摩擦学理论和方法为
皮蛋是我国传统的蛋品,其中金色透明的黄皮蛋在四川等地广为流传。目前,黄皮蛋主要采用包泥法腌制;为了改进黄皮蛋的加工工艺,课题组研制了一种清料加工方法。本论文以清料法加工的黄皮蛋为对象,研究了黄皮蛋加工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及凝胶品质。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黄皮蛋加工过程中的p H值、水分含量、质构特性、色度、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并将传统皮蛋(简称皮蛋)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随着腌制和后
期刊
鲜榨苹果汁的稳定性及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主导的酶促褐变是限制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苹果汁产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容易存在安全性差、提取困难、风味损失严重等问题。因此本文基于清洁标签理念选取山楂和沙棘作为天然配料添加至苹果汁,探究其代替传统添加剂改善苹果汁稳定性和控制酶促褐变的潜力;同时基于改善后的复合
益智仁,是姜科山姜属植物益智(Alpiniae oxyphyllae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自长江以南,与槟榔、砂仁、巴戟天共称为我国“四大南药”,是我国著名的药食两用资源。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益智仁的挥发油中小分子化合物(如倍半萜、二苯庚烷等)的分离、鉴定和功能活性,对益智仁的非挥发性物质的研究则还是处于传统的提取工艺优化和简单化学性质的分析上,而有关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较少,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