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学院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各国民心相通,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卓越贡献。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孔子学院为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铺设了一条“语言之路”。本文试图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开设课程的基本面貌,探讨孔子学院的未来课程发展方向,对孔子学院课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初步探索。本文基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课程情况的总体把握,分析现有课程的优势与不足,并从“发展理念”、“资源技术”、“建设主体”三个维度,对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课程建设提出有益思考。本文综合运用宏观系统分析法、全球视野比较法以及基于数据库的研究法,进行定量为主的学术研究。首先,从“汉语国际传播动态数据库”(17ZDA306)的子库“孔子学院动态数据库”提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的2007年至2018年课程相关的资料字段共计7564条,整合梳理后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课程数据库”。第二,通过分析字段频率、共现情况与发展趋势,描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的整体布局与课程概况,深入分析课程类型,探讨现有课程的优势与不足。第三,结合现有课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课程理念、技术与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优化措施。本文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分布呈现“双核驱动”特点,即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地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孔院集聚点,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中东欧地区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孔院集聚点。未来可能出现以阿联酋为代表的西亚环波斯湾地区作为孔院集聚的新核心,链接“一带”和“一路”,由点及线,连线成面,构建沿线国家孔子学院整体发展的新局面。本文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的课程作为整体进行量化研究,分析得出,课程优势在于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并结合当地实际,紧扣学生需求。但沿线国家孔院课程发展理念需进一步更新,部分孔院课程仍设置较为随意、课程标准亟待完善,沿线孔院教学资源需主动进行技术革新与动态发展。鉴于此,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在课程发展理念方面进行革新。树立“+汉语”发展观念,着重建设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建立“学分互认”的孔院课程合作制度,在区域中心指导下进行国别化、区域化的孔院课程合作;孔院课程需主动融入所在国主流教育体制,课程发展应进行“需求导向”的“本土化”发展变革。第二,在课程资源技术方面进行革新。基于现有教育技术平台的成果,探索教学资源集成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充分结合,并借助双师模式的创新运用,最终实现动态数据库基础上的AI赋能,进行用户与系统双向联动,打造AI驱动下的智慧孔院课程发展新模式。第三,在课程建设主体方面进行革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在课程建构时需将所在国作为建设主体,积极融入当地主流教育体系,孔子学院可利用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进行项目式帮扶支持,共同完成课程体系建设。在“孔子学院合作伙伴计划”的基础上,推动中资跨国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建设,逐步发展为“在地国主导下多方共同参与的”新型课程建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