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面部表情识别的跨文化研究证据积累了几十年,其中情境效应在面孔识别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跨文化价值。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面部表情识别的情境效应做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跨种族交流日益频繁。在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工作、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识别面部表情是我们进行人际沟通的基础。本文从情境效应的角度出发,结合以往有关情境效应的研究,考察不同种族被试在识别面部表情时的情境效应;考察不同刺激呈现条件是否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并探讨两种呈现方式的优缺点。引入眼动追踪技术,进一步考察不同刺激呈现方式下面部表情识别时的眼动模式及眼动轨迹,是对国内有关面部表情识别研究的有力补充。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让高加索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参与相同的面部表情识别实验,考察中美被试对表情背景线索敏感度的差异;结合先进的眼动技术,探讨两种刺激呈现方式造成眼动模式差异的原因。本研究包括三个实验,实验一旨在探索同时呈现条件下,与欧美高加索人相比,中国人在进行面部表情识别时是否更容易受到情境背景的影响。实验二旨在探索继时呈现条件下,欧美高加索人与中国人在进行面部表情识别时对情境背景敏感度的差异。实验三旨在以中国被试为例,考察不同刺激呈现条件下被试加工面孔背景线索时眼跳模式的差异,并进一步探究同时呈现与继时呈现两种不同刺激呈现方式导致被试在加工背景线索时产生差异的原因。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同时呈现条件下,中国学生的反应时较长,可以推断中国被试会较多受到背景面孔的影响;高加索学生的反应时较短,预示着高加索被试受情境效应的影响较少;二者差异极其显著,即相比高加索学生,中国学生的情境效应更为明显。(2)继时呈现条件下,中国学生的反应时较长,高加索学生的反应时相对较短,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推断中国被试更容易受到背景面孔的影响,而高加索被试可能受情境效应的影响较少。(3)被试种族的主效应极其显著,即两种刺激呈现方式下所有中国学生的平均反应时间比高加索学生的反应时间更长,表明中国学生对情境因素的敏感度更高。实验刺激呈现条件的主效应边缘显著,继时呈现条件下所有被试的平均反应时间比同时呈现条件的平均反应时间更长。(4)9种眼动指标统计结果显示,除平均注视时间外,其余指标均为同时呈现组的平均值多于继时呈现组;其中,同时呈现组在兴趣区内平均瞳孔大小、兴趣区注视点数量、平均眼跳距离,以及各兴趣区间眼跳次数等与背景兴趣区有关的指标上显著大于继时呈现组。(5)综合眼动模式与行为数据的结果,我们发现,继时呈现条件下总平均注视时间较长,但对背景兴趣区的注视程度却较低;据此推断,可能是由于继时呈现条件的研究范式造成了被试的反应延迟;另外,眼动热点图还发现,认知资源节约的现象同时存在于两种刺激呈现范式下。因此我们认为,同时呈现范式作为考察面部表情识别情境效应的研究范式相对较为适宜,但两种刺激呈现范式,各有利弊,二者单独作为考察情境效应的研究范式是并不理想的,需要结合其他范式综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