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该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时间,中国的基金会有了长足的发展。1981年7月28日第一个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正式成立以来,1984年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相继成立,基金会一直处于发展壮大之中。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改革目标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为基金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发挥了其难以替代的作用。2012年,民政部颁布《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项目由中央财政支付2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全国200余家NGO组织、基金会和“草根”慈善机构,购买公益服务,实施公益项目。这是国家首次由财政出资,大力度的扶持慈善事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对公益事业的重视。随着项目工作推进,“十二五”期间国家还将继续推动这一公益项目。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募基金会是以公益项目运作为依托,基金会的资金大多以公益项目形式进行流转,所以研究基金会的公益项目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益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即公募基金会公益项目绩效。当前,我国对基金会的研究仍着眼组织结构本身,很少针对具体运行的公益项目绩效评价,从研究方法上看,除传统的理论分析与综合比较方法之外,评价手段、研究手段较为单一,研究效果难以形成对比。在我国公募基金会的项目运作过程中,大多没有应用完整的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理念,也没有成熟的运行评价体系与系统,不重视项目管理经验与运行评价的积累和总结。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是民政部批准的中国首批7家5A级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之一。自成立近30年以来,组织运行了200多个公益项目,该基金会从筹款数量、社会影响力、对象受益程度等各方面都具有典型性,该基金会运行的公益项目也受到过国家权威机构民政部的多项奖项。在研究过程中,在分析比较平衡记分卡、关键绩效指标法、标杆管理、线性加权、数学规划,决策分析、概率统计、数据挖掘技术及数据包络分析等绩效评价方法基础上,研究公募基金会公益项目资金使用效果绩效评价所涉及的评价细分指标,选取层次分析法作为评价理论。通过研究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五大典型案例即集善嘉年华项目、集善工程助听行动项目、集善工程助行行动项目、集善工程启明行动项目、集善工程蜜儿餐项目,充分研究各公益项目在资金使用、受助人群、项目社会反映、新闻媒体关注程度、不良事件处置等关键因素基础上,整理初级资料,走访调研NGO领域学者、专家,细化分析述公益项目的运行绩效综合评价定量指标。在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研究公募基金会公益项目资金使用效果时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其主要指标为经济效应方面、社会效应方面、内部流程方面、组织人员方面、政府方面;细分具体的评价指标,分别是:资金使用情况、资金筹募能力、财务发展能力、内部收支平衡情况、社会公众满意度、目标受众满意度、项目内人员合作与创新、媒体与舆论满意度、项目设计、与政府交流及政府满意度。人力源配置、开发与实施、员工能力与技能提升、与国家政策的对接情况。 结合专家给出的项目评价指标及其数据,通应用在模糊评价方法模型计算,得出五个项目案例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为集善嘉年华、集善工程助听行动项目、整体较好,而集善工程启明行动项目、集善工程助蜜儿餐项目整体综合评分稍低。通过比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历年开展的上述项目,根据项目管理经验、社会反馈、受助对象综合评价等综合因素,集善嘉年华项目、集善工程助听行动项目在公益项目领域、社会反响、新闻媒体关注度享有较高评价。综合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的运用,较为客观反应并证实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公益项目绩效评价的情况,为公募基金会典型项目运行绩效评价提供有益的新思路,有利于总结项目运行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定的定量数据支持,为将来更好地开展此类公益项目提供有益的帮助。 创新点主要有:在我国慈善事业备受关注的情况下,通过研究我国公募基金会公益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运用绩效评价方法,为我国公募基金会项目组织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构建项目运行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将传统的定性评价转变为定量的指标评价。该评价方法强调数量计算,以测量为基础,使原有对的对公募基金会的评估从仅仅筹资金额、资助金额等单一指标转向运用客观、标准、量化的技术指标体系全方面评估。为我国公募基金会乃至更为广泛的公益组织提供提升机构综合竞争力提供较高价值的参考。 不足之处在于:在普适应用性方面还需深入研究和丰富内容;还需要总结调查更多的基金会案例,根据不同组织特征与运行规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库体系,关于对不同特征组织进行计算时,需要筛选不同指标完成评价,使得该方法与计算模型适应更为普遍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