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工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1.3亿元增至2001年的509.94亿元,工业总产值已跃居全省工业系统首位。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因而产业发展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经济普遍降温的环境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样遭遇寒冬,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进入低速增长,有些地区甚至出现停滞,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也进入减速阶段。然而,以信息化带动的经济运行模式变化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地位没有被动摇。从我省的实际出发,扶持发展信息支柱产业,是省委、省政府在世纪之交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改善我省的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确立我省新的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福建省电子信息支柱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保持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产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因而,笔者选择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进行研究。文章以信息产业理论、产业经济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预警系统理论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其预警系统进行深入探讨。论文首先提出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探索预警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的特征、建立的前提条件、构建过程及其结构和功能;然后构建一套由产业科技、产业经济和产业环境三个约束因子构成的约束层,及由19个指标构成的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指标体系,并引入模糊数学的隶属度概念,将预警界限的确定转化为相应隶属度的确定,预警结果的输出采用红、黄、绿三色信号灯显示系统法;最后用1995-2001年福建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所建立的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进行实例验证。通过详细分析三个约束因子19个指标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警情,提出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不高、技术驱动作用有限,经济效益偏低、产业运作活力不够,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存量没有激活,社会信息化水平不高、环境推动作用不够,产业科技、经济和环境的耦合作用不突出,协同效应没有全面释放等五点结论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