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缺损现象在人们的交流中随处可见。大多数情况下,信息缺损现象并不影响人们的正常交流。因为人有“信息补差能力”。至于什么是人的“信息补差能力”,很少有人给予解释,说明。本文尝试从认知心理学,图式理论,语用学等角度探悉什么是人的“信息补差能力”,并提出人们在信息交流中的信息补差能力实际上就是认知图式信息填充或认知图式推理。这样的认知心理过程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信息框架或信息网络。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图式理论、语用学等角度对“信息补差”能力进行研究,认为认知图式信息补全过程指的是受已存信息知识结构作用和驱动的信息填充、信息补全这一自然的认知心理的过程,而认知图式推理是以认知框架中的信息给推理提供依据。因为认知框架中的信息作为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规律,在人们头脑里储存为记忆心理图式和推理等系统化了的语用知识,形成了认知语境。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语境,即人对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与语言交际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图式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所涉及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背景知识。它们引导听者或读者在处理缺损信息时做出相关的推理,以补全理解所需的信息。本文同时对交流中信息缺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信息缺损现象的产生不仅与交流的外部环境的干扰有关,而且与人的因素有很大关系。如,交流中,交流双方的情感、情绪、语言能力、信息图式等。虽然人们在交流中有信息补差能力,但如果信息缺损度太高,超出了听者或读者认知图式所涉及的范围,也就是超出了接受信息缺损的容忍度,就会产生误解,甚至导致交流的失败。交流中提供缺损的信息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有意的。很多情况下,听话人会利用说话人话语中的信息缺损,故意曲解说话人的本意,以此作为交际中的语用策略或达到某种语用效果。本文的研究能够加深我们对人的“信息补差能力”的认识。也可以对语用学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