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日益加剧了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安全已逐渐成为人类关注的焦点。成为当前全球每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领域内研究的热点。而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性步骤。我国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随着岩溶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等。凸显出许多环境问题,岩溶石漠化加剧、地表水下渗、土壤覆盖度低、表层土壤流失殆尽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岩溶区的工农业生产。本文以重庆市岩溶生态环境现状为研究背景,以全市行政区县为基本的评价单元(不含渝中区、九龙坡区、双桥区),对全市的岩溶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化的安全评价研究。研究显示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最低为37.65,综合指数最高为56.01。最高值和最低值差悬殊,安全状况变化明显,并且呈现出区域分布的特点。几乎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然后将生态环境安全综合指数划分为5个预警等级,发现安全区只有5个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93%。而岩溶生态环境最不安全的重警区和中警区有18个区县,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0.09%。最后探讨了解决岩溶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政策建议。本文采用了D-P-S-I-R模型,分析重庆市岩溶生态环境状况,构建了重庆市岩溶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具体评价思路,采用了AHP的基本思想选取了44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计算出重庆市37各区县的岩溶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来进行比较,发现采用AHP评价方法符合全市岩溶生态环境实际情况。计算结果显示重庆市岩溶生态环境安全状况基本和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尤其是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区县其综合指数不容乐观。综合指数在44.73以下的就有18个区县。这些区县大多都是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两翼地区。本研究以AHP法计算的岩溶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为基础将研究区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用重警(41.23)、中警(44.73)、预警(48.46)、较安全(52.73)和安全(56.01)表示。划分安全预警等级的目的就是确定该评价单元的岩溶生态环境安全所处的状态,以便于比较研究,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明确其未来岩溶生态环境发展的方向。划分结果显示从安全到重警所包含的评价行政区域个数逐渐减少,而总面积却不断在增加。安全区只有5个,面积8126.06km2,而重警区则有8个,面积28744.18km2;安全区的人均GDP是31871.60元,而重警区人均GDP为9684.25元,所以和经济发展一样,从安全区到重警区岩溶生态环境安全状况悬殊很大。就目前国内相关岩溶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研究来看,本文试图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岩溶生态环境安全评价理论。在中观尺度上系统的对区域性的岩溶生态安全进行研究。选用了D-P-S-I-R模型,规范岩溶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为未来岩溶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为相关的决策管理部门在环境治理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