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根据西医临床分期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为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本组病例共96例,均选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住院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制定的脑出血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全国脑血管专题研讨会对脑卒中的分期标准,结合脑出血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将脑出血分为急性早期、急性高峰期及恢复早期并进行相应辨证论治;9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进行分期辨证论治,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分级、脑组织血肿体积、格拉斯哥评分、肝肾功能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并同时观察中医证候的变化,进而探讨分期辨证治疗的疗效机理。
结果:⑴综合疗效:经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4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有效3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6%,经统计学处理(x2=4.0305,p=0.044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34例,进步及无效的13例,显效率为72.3%,对照组显效25例,进步及无效的24例,显效率51.0%,经统计学处理(x2=4.6035,p=0.0319),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治疗组显效率亦高于对照组。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后(6.70±5.82)分与治疗前(18.02±11.35)分比较,对照组治疗后(10.52±9.58)分与治疗前(19.86±11.12)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p<0.01,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t=2.4097,p=0.0178),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快(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面疗效更佳。⑶血肿变化: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肿体积(7.15±5.29)ml3较对照组血肿体积(9.80±6.51)ml3小,2者比较(u=2.1729,p=0.0298),有显著性差异(p<0.05);4周后治疗组复查头CT39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血肿体积(1.05±1.77)ml3与对照组(1.70±2.49)ml3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u=0.9169,p=0.3614),p>0.05。2周后治疗组血肿的基本及明显吸收例数为33例,占70.2%,对照组血肿的基本及明显吸收例数为24例,占49.0%,经比较治疗组吸收率较高(p<0.05);4周后,基本及明显吸收例数为37例,占94.9%,基本及明显吸收例数为38例,占92.7%,经比较显示两组差异不大(p>0.05)。⑷格拉斯哥(GCS)评分:治疗组治疗1周后(14.62±0.85)分与治疗前(13.68±2.09)分比较,对照组治疗1周后(13.96±1.31)分与治疗前(13.41±1.88)分比较,GCS评分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提示两组治疗后意识状态均有明显恢复。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u=2.0302,P=0.0423),治疗组比对照组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意识状况恢复比对照组患者更快。⑸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变化: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生活能力状态分级均有下降(P<0.01);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U=1.9862,P=0.0470),说明治疗组生活能力状态情况要好于对照组(P<0.05)。⑹冲医证候的变化:治疗前风证、火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火证为21例占44.7%,对照组火证为36例占73.5%,两组比较治疗组火证的发生率较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痰证为28例占59.6%,对照组痰证为39例占79.6%,两组比较治疗组痰证的发生率较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风证16例(34.O%)、瘀证6例(12.8%)、气虚证8例(17.0%)、阴虚阳亢证7例(14.9%)与治疗后对照组的风证14例(28.6%)、血瘀证13例(26.5%)、气虚证12例(24.5%),阴虚阳亢证7例(14.3%)相比,两组各证发生率差别不大,P>0.05。⑺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说明分期辨证治疗中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结论:①分期辩证治疗能够提高脑出血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GCS评分,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说明分期辨证治疗脑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②分期辨证治疗脑出血能够提高患者血肿的吸收率,说明分期辩证脑出血所用中药能够促进患者颅内血肿的吸收。③分期辨证治疗急性脑出血能够降低患者痰证和火证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机能状态,有利于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