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David Hawkes' Translation of Hongloumeng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LER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以及民族文化构建的重要参与者,译者及其主体性在传统翻译研究中长期被忽视。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视角得到了扩展,而不再仅仅是局限于语言层面的分析研究。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译者的主体性也逐渐成为了翻译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  在综述以往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作者结合对霍克思英译《红楼梦》所进行的个案分析研究,对译者主体性这一理论进行了探析。《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由于涉及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红楼梦》还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翻译这部巨作对译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迄今为止,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了不同的文字,共有20多种外文译本。在这些译本中,英国著名汉学家,戴维·霍克思的英译本《石头记》被公认为最为成功的之一。霍译本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与他在翻译过程中适度发挥了译者主体性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分析霍克思英译《红楼梦》的翻译行为,本文讨究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并且探索了译者主体性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体现。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霍克思在整个翻译过程中都充当着一个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角色。他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贯穿于翻译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受到翻译目的,个人偏好,文化取向,读者意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霍克思在选择翻译文本,理解翻译文本,决定主要翻译策略,创造译本以及安排译本体例时都必然会发挥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译者主体性最主要的特征。它们的不断发挥使得译作成为了一种再创造。然而,我们也必须要辩证地看待译者主体性。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绝不是任意的,它也是受制于很多客观因素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限制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四个主要客观因素:原文本,社会历史环境,意向读者以及赞助人,并指出只有当译者在尊重这些限制因素的前提下,适度的发挥其译者主体性,才能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译作。也正是由于霍克思对他的主观能动性的限制因素有着充分的了解和尊重,他才能够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努力使他的主观能动性与这些限制因素达到了较好的平衡,从而创造出了成功的译作。  本文以霍克思所译《红楼梦》的英译本为蓝本,尝试性地探究了译者主体性,旨在对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主体性取得更为深刻的理解。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翻译研究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贡献出微薄之力。此外,作者也希望本文所做的研究能够有助于译者的翻译行为得到更为客观,科学的评价,以此鼓舞更多地人从事中国名著的翻译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汉英翻译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又能促使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语言的输出性技能,写作能够反映出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历来“耗时低效”,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写作中打不开思路,语言表达单一缺乏多样
汽车内部电子系统的数量和复杂性正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增长。事实上,电子系统和光系统现在占整个豪华型车辆制造成本的近25%。预计这种增长仍将持续,因为从经验分析看,豪华型汽车采用的部件若干年后才能进入普通汽车。
1948年,C.E香农(C.E Shannon)创立了信息理论(Information Theory)。自从问世以来,其基本原理和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
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对信息搜索、信息传播和信息评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也为翻译作品的欣赏与评鉴提供了新的可能,在线译品评估顺势而生。  对于在线翻译作品
21世纪以来,二语习得领域正经历着一次范式转变。多个语言学和语言习得理论、流派或模式,如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社会文化理论等语言习得观,聚集在基于使用的语言习得理论的大
减小封装尺寸和提高性能的双重要求向便携式系统设计工程师提出了解决散热管理问题的严峻挑战。提高性能通常通过提高时钟频率和提高集成度来实现,但是这两种做法都会引起功耗增加。另外封装尺寸减小势必增加了器件的散热困难。因此,便携式设备的散热问题因受重量、通风配置、防风雨和其它因素的限制而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