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藻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真核生物,许多甲藻能产生休眠孢囊。沉积物中的甲藻休眠孢囊对反映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及海平面变化等环境因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还可以揭示赤潮发生的潜能。渤海是我国半封闭的内海,受地形地貌、气候、海洋水文及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显著。本文对渤海表层及柱状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进行研究,表层样结合现代数理统计软件细致地分析了甲藻孢囊的种类组成、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柱状样结合地层年代通过优势种在各层位的含量变化,探讨了渤海近8000aBP年以来海水的温度、盐度、营养盐及海平面变化等海洋环境的变迁,为该研究区海洋环境的演化提供背景资料。本项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认识如下: (1)表层沉积物中共鉴定甲藻孢囊13属43种(包括2种不定类型),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um)、多沟藻未定种(Polykrikos sp.)为优势种。调查区甲藻孢囊的生态习性非常复杂,既有近岸广布种,也有暖水冷水种,还有与水体营养盐相关的高营养盐属种的分布。甲藻孢囊的丰度为153~3653粒/克,有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综合分析甲藻孢囊的丰度、异养型甲藻孢囊的丰度及自养型甲藻孢囊的丰度反映出该海域富营养化的海洋环境。 (2)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各组合站位甲藻孢囊的分布整体上受渤海低盐度、较高营养盐的影响,这与入海河流的冲淡及携带的陆源物质有关。渤海的温度梯度变化不大,都有暖水种的存在,但也有受黄海暖流余脉影响从外海带入的热带~亚热带种。水深主要通过沉积物粒径反映其水动力情况,影响水体中甲藻孢囊的沉积。局部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为严重。甲藻孢囊的分布特征总体反映出渤海既受内陆影响,又与外海有联系。 (3)B42柱状沉积物中共鉴定甲藻孢囊12属41种(包括2种未定类型),除海州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 haizhouense)和斯氏扁甲藻(Pyrophacus steinii)外,属种类型与表层样中鉴定的一致。其中,优势种为具刺膝沟藻、膝沟藻未定种(Gonyaulax sp.)、网状原角管藻(Protoceratium reticulatum)、多边舌甲藻。甲藻孢囊丰度范围在31~1247粒/克,受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影响较大。 (4)B42柱状样优势种的环境指示意义: 膝沟藻组合及网状原角管藻的变化表明在约8000~6400aBP海水温度较高,约6400~4400aBP海水温度略有增加,约4400aBP至今,海水温度受黄海暖流余脉的影响更明显,表现出复杂的海水温度变化。 甲藻孢囊丰度的波动与海平面的波动较一致,海平面升高,甲藻孢囊的丰度也会相应增加。 多边舌甲藻的含量相对稳定,粗略推测其盐度变化不大,但很难用单一的多边舌甲藻含量变化解释渤海盐度的具体变化情况。 甲藻孢囊的丰度、异养型甲藻孢囊的丰度及自养型甲藻孢囊的丰度反映渤海海约8000aBP以来处于正常的营养盐状态。具刺膝沟藻、多边舌甲藻、异养原多甲藻反映出在约8000~4400aBP渤海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河流陆源输入和海平面上升入侵渤海,约4400aBP至今以陆源输入为主,但该阶段气候转冷,陆源输入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