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时代引发了人们对“流空间”及流要素的高度关注,交通网络成为支撑全球化发展,促进跨国资本、贸易、人员、产品流动的重要系统。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是环渤海经济圈乃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战略通道,对区际物流交流、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基于“流空间”理论视角,将物流空间与渤海通道建设相关联,以通道建成前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城市群的物流空间差异性特征为主线,在不断拓展和深化“流空间”理论内容谱系的同时,揭示枢纽交通工程对城市群要素流动的异质响应,有望为渤海通道建设的研究论证提供参考。本研究分5章内容:首章绪论重点介绍研究开展的背景意义、所借鉴的基本理论及研究区概况,系统梳理“流空间”及流要素、物流空间网络、跨江海通道等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此外,对文章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进行了顶层设计。第2章阐述文章所运用的综合研究方法,涉及渤海通道建成前后城市群公路、铁路交通可达性测度,输出物流量指数模型构建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厘清本章节内容直接决定了城市群物流空间差异性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第3章、第4章是本研究的重点章节,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城市群18个地市之间的物流相互交流量为基础,强化对要素“流动性”“有向性”及“关系”特征的探讨,借助交通可达性、点中心性、最大联系流及网络密度方法,分别对渤海通道建成前后城市群公路、铁路物流空间开展研究,发现:(1)渤海通道建设对交通可达性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城市群的顶端地区,对距离通道远端城市甚至产生通道不经济现象;(2)渤海通道建成后产生经行通道的物流交流,物流空间格局因此发生根本变革。城市群内部物流交流量远高于省际交流量,渤海通道建设特别强化大连对山东半岛及烟台、青岛、潍坊等对辽东半岛的物流辐射能力,同时保持了物流集聚、辐射的互惠性。经行通道的最大联系流格局较为复杂,大连-烟台-青岛的公路物流主轴基本形成;(3)渤海通道建成前后物流空间网络密度发生变化,2050年继续借助陆路交通的物流交流量仍占主导,经行通道的物流交流主要发生在大连、青岛、烟台、潍坊等局部重点城市之间,普通地市的物流交流在网络结构中逐渐“边缘化”。第5章结论与展望,指出“流空间”理论及SNA方法在流要素空间格局分析上的优势,并归纳总结交通可达性及物流在“节点”“联系”“网络”等方面的异质性特征。最后对文章的创新性及今后应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