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心理困境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是关系着人与社会存在、发展的极为普遍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步入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以来,我国社会心理困境日益呈现上涨趋势。社会心理困境的日益严重对个人、群体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的视角出发研究社会心理困境及其调适问题。通过对国内外社会心理困境及其调适理论材料的整理与研究,运用历史与逻辑一致法、比较法、系统分析法,从本质维度、系统维度与发展维度出发对社会心理困境及其调适进行研究。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笔者按照本质维度、系统维度与发展维度这三重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进行了梳理。从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角度提出三重维度中本质维度的互动性与自主性特征,系统维度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特征,发展维度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征。本质维度中社会交往的本质取决于生产与分工的发展,社会交往是人的存在方式与本质规定,其发展推动了人的发展。社会交往是主体间交互关系与对象化活动的统一。系统维度中的社会交往作为系统的有机体,具有系统的各种特点,有自己的要素、结构、功能。发展维度中的社会交往就发展时间而言是从蒙昧野蛮时代进入到文明时代的交往,就发展空间而言是从地域交往扩大到世界交往,就人的发展状态而言是从依赖型交往发展到全面自由型的交往。社会交往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心理的发展。从本质维度、系统维度与发展维度方面,从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角度审视,社会心理在本质维度上具有调节性与自持性,在系统维度上具有复杂性与指向性,在发展维度上具有累积性与变易性。根据社会交往与社会心理的关系,本文对社会心理困境及其调适进行了逻辑上的建构。首先解释了社会心理困境的涵义,指出社会心理困境的一般表现及其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主要阐述了负面影响所带来的危害。其次从社会交往与社会心理的关系角度探讨了社会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及其调适途径。本文将社会心理困境界定在社会心理的亚健康状态和异常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富有伸缩性的、不固定的区间。不科学的思维结构、片面的人格特点与过度的情绪变化都是社会心理困境以及进一步恶化的征兆。笔者对传统社会中的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心理困境及其调适进行了尝试性的概括梳理。对于社会心理困境的典型表现主要涉及到每种社会形态中人群的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和基本情绪表现。从社会交往的本质维度、系统维度与发展维度分析了社会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揭示了三种社会形态各自调适社会心理困境所采取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心理困境及其主要调适途径的梳理,笔者归纳了传统社会中社会交往与社会心理困境之间关系的异同点。现代化背景下,西方社会心理困境表现出与传统社会明显的不同。笔者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困境从思维方式、人格特征与基本情绪表现方面进行了概括。从本质维度、系统维度与发展维度方面,对现代西方社会交往活动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心理实践应用方面、社会制度方面和理论研究方面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困境调适进行了考察和评价。希望通过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困境及其调适的研究,观照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心理困境及其调适途径的特殊性,得出在现代化背景下调适社会心理困境的某些启示。通过研究,对中国社会转型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界定。从思维方式、人格特征和基本情绪表现方面指出转型期中国社会心理困境的突出表现。从社会交往角度分析了社会心理困境形成的深刻缘由。鉴于中国社会转型期对于社会心理困境及其调适途径的理论及实践缺乏,调适途径薄弱等问题,笔者从本质维度、系统维度与发展维度对社会心理困境的调适与社会交往活动的改善根据其各自的特征进行了途径的探讨。社会心理困境既是心理之内的问题,也关乎心理之外,体现了社会心理、社会交往、社会与人发展的内在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社会心理困境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仅凭一篇文章难以面面俱到。本文仅就社会心理困境的核心问题进行宏观探讨,突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与社会心理及其困境的内在逻辑关联,从理论基础出发建构调适社会心理困境的理论途径,为调适现实心理困境提供理论上的指导。鉴于研究内容的复杂性,文中仍有很多理论空间值得深入探讨。发展中的问题仍然需要在发展中解决。笔者坚信中国正确的道路、先进的制度、科学的理论将能保障社会心理困境日益消解于社会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之中。社会心理困境的调适也需要每个人自主意识的提高,调适能力的增强。自主意识的提高、调适能力的增强有赖于创新的思维、科学的发展、人文的关切、责任的承担。因此,我们不仅要以科学的态度探索知识的真,也要以人文的态度优化关系的善,更要以创造性的活动完成在生活中美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