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高速通车总里程约为9.6万公里。广东作为沿海经济强省,2012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500多公里,居全国各省市通车里程数第二,随之而来的是大面积养护时代的到来,需要养护的公路每年仅广东省就达到了几百万平方米,但施工中存在着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摊铺后的路面不能够满足要求。经验显示,摊铺后的微表处沥青路面在前半年内,抗滑性能下降很快,主要表现为路表构造被快速压密,抗滑有效构造散失较多;基于这一情况,研发的搓揉车辙试验仪能够真实模拟这种路面构造被压密效果,从而为室内研究早期路面抗滑性能衰减变化规律提供了试验基础。采用加入7mm筛孔与搓揉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的微表处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进行改进。突出沥青混合料内部骨架嵌挤能力,以实现抗滑所需的良好构造及耐久性。基于搓揉车辙试验,对两种沥青混合料级配进行抗滑性能评价。对构造深度(MTD)、摩擦系数(BPN)的测量结果探讨:经过改进后的级配抗滑构造性能相比未改进的有了大幅提高提高,并具有良好的抗滑稳定性。本文通过控制不同温度试验条件,不同的级配及不同的承载底板类型类探讨抗滑性能变化规律情况。建立了基于搓揉试验的抗滑性能评价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比对了不同衰减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优选出了在各种条件下预测效果最好的衰减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对优选出的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了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优选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对路面抗滑耐久性进行预测。本文利用稠度室内试验建立了不同级配、不同沥青含量和不同含水量的稠度曲线。利用稠度曲线与快速测定含水量设备相结合的方法对微表处沥青混合料摊铺时的施工质量进行实时、快速、有效的控制。通过实践检验,该方法能够很好地对微表处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控制效果很好。解决了长期困扰施工的难题,为今后更好地控制微表处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比对了稠度试验监控方法、稠度曲线与快速测定含水量设备结合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等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比对的结果表明,从试验精度,成本和便捷性等角度综合分析,快速测定含水量设备的效果为三种方法中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