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倦怠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证领域的研究成果都较为丰富,但研究群体主要集中于教育医疗等服务行业居多,公务员这一群体职业倦怠问题在2000年以后才逐步引起社会和学界的关注,初期的研究不少仍然停留在对职业倦怠的内涵上,起步较晚,成果不多。基层公务员是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最直接的一环,也是最具体的传播者和推动者,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会影响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到一个地方政府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何提前干预、主动化解职业倦怠,已成为摆在公务员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泉州市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共发放回收559份电子问卷,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运用信度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泉州市基层公务员整体来说在处于中等职业倦怠水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提前采取干预措施。(2)年龄、婚姻状况、职务、工作单位是与职业倦怠感显著相关的人口统计变量。(3)共有10个因素对泉州市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具有预测性,分别是工作任务压力,组织关心关注,工资收入水平,问责机制,政治生态,年终考核的公正性,职业荣誉感,晋升渠道,学习培训,职业规划等。本文以双因素理论为工具,根据回归分析得出的职业倦怠感的影响因素,探究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在原因,其中保健因素不足导致的倦怠主要是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薪酬保障配套不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行政机关管理文化建设普遍落后、问责容错机制亟待健全、基层政治生态仍需修复改善等六个方面;激励因素缺失导致的职业倦怠主要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缺失、教育培训不系统不到位、晋升渠道不通畅、基层公务员职业精神弱化等四个方面。本文最后以双因素理论为依据,从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优化薪酬待遇体系、改进考核评价机制、构建良好的机关管理文化、强化监督问责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六个方面逐步完善保健因素,健全教育培训体系、注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发挥晋升的激励功能、塑造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四个方面有效利用激励因素,为如何缓解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提出了干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