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辨率、异质人脸识别算法与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是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在个人身份认证与识别、安检、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现有的人脸识别算法深受低分辨率、异质图像模态等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场合中性能的发挥。   此外,当前国内外日益严峻的社会安全形势也需要更加方便快捷的身份识别和验证技术,在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形成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身份验证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产品)势在必行。   本文正是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从目前人脸识别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现实应用中对新一代人脸识别系统的重大需求这两个方面,来展开的研究和讨论。具体来说,一方面本文研究了低分辨率人脸识别和异质人脸匹配两个问题,并给出了鲁棒、有效的算法;另一方面,本文与当前主流工业技术相结合,探讨并给出了面向国家公共安全需求的、配置灵活、稳定可靠的新一代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人脸识别产品的最终定型、生产做了有益的尝试。本文的主要内容及贡献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①针对低分比率人脸识别问题,本文将监督学习引入到投影子空间的学习当中来,提出了一种称为同时鉴别分析的方法。通过将维度不同的高、低分辨率人脸图像映射到相同维度的公共空间中,它们本身所具有的鉴别性之间差异被最小化了;同时,分别用于高、低分辨率映射的投影矩阵在同时进行的学习过程中,却保证了在共同的子空间中人脸图像基于身份的鉴别性被最大化。   ②针对异质人脸图像匹配问题,本文在对偶谱回归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谱回归方法。改进的对偶谱回归算法在新的观点之下,将投影变换看成是所有模态下样本数据线性组合的结果,从而使得最终学习得到的变换能够提取更多的鉴别信息,提高了整个算法的精确性;同时,改进的对偶谱回归算法又将局部性约束引入了算法框架,进一步提升了其推广性。   ③基于双核架构处理器TM320DM6446,本文提出了一个面向实际应用的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硬件平台设计方案。该平台计算能力强大,硬件资源丰富,且能够根据应用需求灵活配置,方便与其它系统和设备进行协同和集成。   ④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及Davinci提供的CodecEngine基础软件框架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一种适于人脸识别软件系统的MVC架构方案。该方案在保证了系统功能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各个软件组件之间的耦合性,使得最终的应用软什系统非常易于协同开发和维护。   总的来说,本文比较深入的研究了低分辨率人脸识别、异质人脸图像匹配和面向实际应用的嵌入式人脸识别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和设计方案,为促进人脸识别算法的性能提高与走向实际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其他文献
实际系统中广泛存在着多时间尺度现象,导致了复平面上的极点分布分散,难以设计统一尺度的控制器。另外,系统极点往往只对有限频段的外部干扰敏感,且外部干扰的主要能量也集中在某
直角坐标机器人具有本体结构简单,控制系统容易实现,可扩展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本文针对直角坐标机器人在视觉引导下的快速运动、大范围高精度跟踪以及高精度快速运
目前,国内环境污染严重,其中的尘土颗粒和有机物对通信、计算机等电子系统的电接触可靠性有重要影响。本课题研究了典型尘土颗粒对电接触的影响,主要包含两部分的工作:第一,新型滑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如何利用嵌入式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嵌入式无线温度报警,有效检测高温信号,避免人员伤亡,成为当前研究开发的热点问题之一,论文的研究开发工作是在这样的
旋翼无人机具有独特的飞行性能和独有的低成本、低损耗、零伤亡、战场生存能力强、可重复使用以及高机动等诸多优势,在军用及民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开展无人机自主环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两类空调控制系统,一个是基于西门子PLC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网络系统,该系统采用西门子S7-300PLC做主站,S7-200PLC做从站,PROFIBUS组网的主从式分布,通过软硬件
航天型号具有技术难度大、投入资金多、质量与可靠性要求高、研制协作面广及研制风险高等特点,科学有效的管理是航天型号成功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航天型号研制形势发生任务急
伴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通用航空产业将迎来迅猛发展,而传统的飞行训练方法高度依赖教练机与飞行教练,难以满足突如其来的巨大需求。传统的飞行训练模拟器能够模拟飞
近年来,垃圾短信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随着微博的出现,垃圾信息存在进一步泛滥的风险。由于短信、微博等短文本的特殊性以及已有的特殊突围方法,传统文本过滤方法效果不佳。
多机器人系统无论在工作范围、时间和效率等方面都具有单体机器人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多机器人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适当的协调协作机制,使得多个单体机器人系统能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