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采自西藏的千花橐吾(Ligularia myriocephala Ling)、青海的山地虎耳草(Saxifraga montana H)和窄叶小苦荬(Ixeridium gramineum)三种藏药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使用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共分离得到55个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鉴定了其中的51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属于倍半萜和苯丙素苷类化合物。
从千花橐吾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确定了其中1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倍半萜(化合物2.1~2.6)、二萜(化合物2.7~2.9)、三萜(化合物2.10~2.11)、甾体(化合物2.12~2.16)和甘油脂(化合物2.17),其中化合物2.1~2.5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1β-当归酰基-6β,10β-二羟基-8β-甲氧基艾里莫芬-7(11)-烯-8α,12-内酯(2.1)、1β-当归酰基-6β,10α-二羟基-8α-甲氧基艾里莫芬-7(11)-烯-8β,12-内酯(2.2)、1β,6β-二当归酰基-8β,10β-二羟基艾里莫芬-7(11)-烯-8α,12-内酯(2.3)、1β,6β-二当归酰基-8α,10α-二羟基艾里莫芬-7(11)-烯-8β,12-内酯(2.4)和1β-当归酰基-6,9-二烯-8-羰基艾里莫芬-12-甲酸甲酯(2.5)。
从山地虎耳草中分离鉴定18个化合物,分别为苯酚苷(化合物3.1,3.3,3.4),二氢异香豆素、双香豆素及其苷(化合物3.2,3.5,3.6),黄酮及其苷(化合物3.7~3.13),三萜(化合物3.14),甾体(化合物3.15~3.18),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命名为6"-0.(E)-对羟基肉桂酰基-丁香酸甲酯苷(3.1),首次为化合物(R)-3-甲基-6-甲氧基-3,4-二氢异香豆素-8-0.β-D-葡萄糖苷(3.2)增补了物理常数和谱学数据。
从窄叶小苦荬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确定其中的16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三萜(化合物4.1~4.10)、黄酮及其苷(4.11~4.12)、甾体(4.13~4.15)和甘油脂(化合物4.16)。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对山地虎耳草和窄叶小苦荬的全草进行挥发油提取,利用GC-MS技术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离分析,并采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其中山地虎耳草挥发性成分鉴定出42个化合物,窄叶小苦荬挥发性化学成分鉴定出45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9%和85%。
通过管碟法对6种中草药及其组方的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筛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组方及其有效部位;并按AATCC Test Method 100法研究组方与成方双黄连担载聚乙烯醇纤维膜和活性炭纤维膜两种材料的抗茵活性。筛选出组方2号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确定聚乙烯醇纤维膜和活性炭纤维两种材料100%的抗菌率时最佳药物吸附浓度,两种材料具有较强的杀灭致病菌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