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工程是中国政府最重要的生态建设工程之一,具有保护环境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双重目标。过去十年中,工程在提高农户参与程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退耕区生态恢复与建设的总体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整个工程在促进退耕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维持农户可持续生计以及减少贫困等方面的成果也较为有限。论文力图从退耕农户的微观角度,探讨生态经济联合生产条件下退耕农户决策行为,以此揭示退耕还林政策激励功能弱化的内在机制,从而探寻退耕还林工程及其成果的可持续性路径。论文第二章回顾了有关农业多功能性、联合生产以及农户决策的相关研究,着重介绍了三种较为流行的联合生产观点,并对退耕农户决策行为、劳动负效用和农户分化的有关理论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三章分析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经济联合生产属性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退耕补偿弱激励性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第四章构建引入联合生产概念的农户模型,对退耕补偿、非林业农业部门以及非农部门对退耕农户决策行为的影响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解释联合生产条件下内生性冲击与退耕补偿激励功能弱化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引入劳动负效用和真实劳动报酬的概念,构建生态经济联合生产条件下退耕农户的决策模型,通过对生态林管护概率、林产品市场化程度以及退耕农户家庭就业结构与真实劳动报酬的关系分析,解释外生性冲击与退耕补偿激励功能弱化之间的关系。论文第六章构建包括经济产品、生态经济联合产品以及生态产品在内的农户模型,推导出退耕农户最优反应曲线,并对退耕农户决策行为中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进行证明,在此基础上得出生态功能的农户供给函数,并阐述退耕成果可持续性的实现途径。第七章采用陕西省吴起县、定边县与甘肃省华池县的退耕农户数据对数理模型推导结果进行经验验证。第八章为结论和讨论。论文的主要结论有:(1)退耕还林工程是典型的联合生产,不仅是经济产品和生态产品的联合生产,也是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联合生产;(2)在联合生产条件下,退耕补偿对农户的激励功能在内生性和外生性的双重冲击会弱化;(3)农户的选择和参与仍然是实现和保障退耕还林总体最优目标的唯一有效途径;(4)退耕林地上经营项目的收入是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有效性的首要因素,退耕农户在收入方面的分化直接影响生态功能的供给。论文的贡献有:(1)在理论上,运用联合生产和农户决策方面的理论,从农户角度探讨退耕补偿弱激励性的根源以及生态产品私人提供的实现路径,从而将退耕农户决策问题纳入联合生产的分析框架;(2)在方法上,更加侧重对典型农户的案例研究和以及数理经济模型的演绎,将退耕农户决策问题纳入更为深刻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