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俗文化,即在民间生活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文化,它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生活传统、风俗习惯的反映。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刻的风俗体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人们陶醉于民俗文化的魅力中,体验着我国人民薪火相传的传统文化带来的惬意。民俗文化是人民精神财富的一种形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民俗文化内容,已势在必行。以语文课程为载体,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是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凝聚力的需要。笔者选取邢台市三所初中作为调查对象,对邢台市三所初中的民俗文化课程开设情况和民俗文化建设氛围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重点调查教师个体的民俗文化积累情况、教师对民俗文化的价值认知、教师的民俗文化获取途径与教学方法。笔者在整理调查结果后发现,初中民俗文化教学与民俗文化知识获取途径都存在一定的局限。其一,学校对民俗文化课程的重视不够,民俗文化课程的开设与设置都欠缺,民俗文化建设氛围也不够浓厚;其二,教师个体民俗文化知识积累较为欠缺,民俗文化素养与民俗文化价值认同都有待提高,且民俗文化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也需要提升;其三,学生的民俗文化知识欠缺,且民俗文化学习方式单一。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其一,为了强化民俗文化建设氛围,学校应结合当地民俗特色文化,制定相关民俗文化建设方案,开设民俗文化专门课程,促进建设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将班级民俗建设纳入量化考核中,促进教师民俗文化素养的提升与班级民俗文化建设。其二,教师应主动提升自己的民俗文化素养,充分认识到民俗文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开拓民俗文化教学新方式。其三,学生个体应认识到民俗文化对于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主动积累民俗文化相关知识,主动参与民俗文化社团与田野实践活动,提升自己对民俗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