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阐释学的兴起与发展拓宽了文学翻译研究的范畴。19世纪60年代末期,与阐释学有着密切关系的接受美学风靡了整个欧美文学界。这一理论以其全新的观点,对整个文学领域乃至文学翻译领域都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姚斯和伊瑟尔是这个理论的两个代表人物。他们都十分重视文本的开放性以及读者在阅读中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读者的参与是文学文本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潜在因素。迄今为止,围绕着接受美学及其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者已展开了大量的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然而,中国译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因此,从理论发展水平及研究成果上来比较,则落后于西方国家。同时,在理论引进的过程中,由于研究缺乏系统性,也带来了不同层次的误解和问题。由于接受美学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及观点,将其引入并应用到翻译理论界,其所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针对现状,本文对接受美学的概念和观点做了充分而又透彻的研究,并总结了这一理论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为了让读者对接受美学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翻译领域的地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本文首先详细的介绍了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翻译界的运行轨迹。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则阐述了如何引进一个全新的理论,以及如何对待理论引进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了,文章才能进一步地证明将文学界的接受美学理论引入文学翻译领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由于现存的很多研究很片面,缺乏系统性,文章将会系统而又客观地阐述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各个范畴所产生的启示。除此,文章还会提出并解决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的问题(比如,如果承认了文本的开放性,如何看待不同译者的不同阐释?如何界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阐释的自由度?)此外,文章的这一部分还将运用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来解决翻译实践中的问题和争论,从而进一步论证这一理论的实践性和引进价值。总之,文章将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来论证将接受美学引进文学翻译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在第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