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教学过程优化与否,以及优化的程度决定着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同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组织等各部分要素之间的整合程度。在长期的传统学校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呈现出来的体育课或多或少的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体现,个性及心理健康的发展被抑制。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是被动的学习姿态,教学过程也带有强烈的呆板、程式化、“始于教师,止于学生”的特点。因此,为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当前,对体育课教学过程的优化研究,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者和学校体育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体育课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高低、教师的备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师的组织教法、学生的课堂投入以及教师的教学能量等都是体育课教学过程优化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上海市部分初中体育课教学过程的优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及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初中体育课教学过程的优化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为上海市学校体育更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研究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1.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结束部分,都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是这种重视程度还不够。绝大多数初中体育教师都意识到了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准备活动内容重复率较高的现象依然存在,而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已实现了由“单一”向“多样化”的转变,而且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的组织形式都较单一。3.教学时间安排很合理,但是很少有教师重视准备活动结束后给学生安排调整时间的重要性,与学生需求严重相悖。而且在教学策略的使用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表现在“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用新方法组织教学”这两方面。4.教学内容的数量基本符合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程”中两项教学内容的要求,说明教师对这一要求的执行力度很好。但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不符,教学内容的难度往往偏大,教师把教学内容看的过于简单。5.体育教师在课中的“权威形象”依然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了师生交往的重要性,但是现实存在的师生有效课堂交往的构建存在较大的缺失,很难面面俱到,尤其是教师与“学困生”的课堂交往。6.“二期”课改对体育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和五个具体领域目标,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对学生的运动技能、技术的达成,身体素质的改善都产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学生兴趣和教育效果方面的达成度很不乐观。7.体育教师对运动负荷的调整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但是学生承受的运动强度变现出很明显的不合理性,体现在运动强度偏高;练习密度基本合理,但是易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8.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参与度还是较高的,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练习热情也很高涨。但是,在学生的参与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方面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