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无论是在抵御经济波动、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方面,还是在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是企业最为主要的存在形式,在国民经济中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然而近20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化虽然对大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融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却造成了十分复杂的影响,使得融资和技术创新一道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所处的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和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劣势,再加上其自身在经营机制、资产结构、竞争力等方面的缺陷,使得资金问题成为了制约其扩大再生产的最关键因素.
本文第一章从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一般理论入手,对中小企业的中外界定做出比较,分析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介绍了一般情况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得出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基础之上的外源间接融资的结论.
第二章主要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求状况进行分析.在供给方面,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从投资的源头--储蓄上进行分析,在综合分析国民经济各部门(政府、企业、居民)的储蓄与投资之后,指出居民部门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资金盈余部门,并因此而成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资金的潜在供给源头;从资金的现实供给方面来说,本文集中分析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外部现实供给和内部积累与储蓄,指出了资金现实供给的制约因素.在需求方面,从潜在需求来说,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置身于国民经济健康、高速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中,而且还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其潜在的资金需求将越来越大;而从现实的需求来看,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在资本状况、资产状况、财务结构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使得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现实消化能力不强.综合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矛盾,本文从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角度分析,指出体系的不健全是其供求渠道不能畅通的最重要原因.
第三章作为本文的结论部分,指出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是一个包含供求体系、信用体系和辅助体系的综合体,在这一综合体中,中小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和社会中介组织相互作用,是这一体系的共同主体.在西部地区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仅能保障中小企业有稳定、可靠、持续的资金投入,也有利于西部地区金融市场的健全和发展,有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增强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银行、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组织都应该在这一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积极为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作贡献.本文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证与规范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和金融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立意的创新,多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分析,都集中在国家宏观整体层面上,在中观层面上则主要是对东部中小企业进行分析,而对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关注不够.其次,本文从分析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供求入手,从供应和需求不能顺利衔接的角度理解中小企业在融资上的困境,区别于以往直接从融资难这一现象入手进行的分析.最后,在融资综合体系的构建上,本文注重各活动主体的主体性,强调中小企业、银行、政府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等融资体系主体在各个分系统构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