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5年,首架ARJ21支线客机飞抵成都,正式进入市场运营;2017年,C919大型客机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成功实现了首飞。这一个个可喜可贺的消息让人们为之振奋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对民用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更多关注。民用航空制造业固定投入较大,获利能力有限,资金缺口明显导致长期依赖外部融资。同时,中央企业的负债水平已经受到高度关注:2017年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3%,负债总额36.1万亿,带息负债14.4万亿中包含银行贷款9.6万亿。对于中央企业来讲,加强风险控制,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工作任务。因此,本文从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主营民用飞机研制与生产的企业中选取了融资需求十分旺盛的A企业,旨在通过对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现状的研究,发现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借以提醒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加强对融资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帮助国家对民用航空制造企业的发展拥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掌握更多的信息,也有利于推进对行业发展甚至国有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这也是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前提条件。本文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法对A企业融资风险的风险源、风险事件以及风险成因进行识别,使用财务杠杆系数法以及功效系数法,结合A企业多年的财务数据对融资风险进行评估。研究发现,A企业近三年的融资风险已经比较严峻,并且存在恶化的趋势。所以,研究接着针对A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A企业在融资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融资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融资决策不科学、融资风险识别严重不足、不重视内源融资能力以及资金管理效率低下、融资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最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以及对行业的启示与展望。在之前对融资风险的研究中,大多是围绕中小企业、房地产企业或者著名的上市公司展开的。本文选取的却是主营民用飞机研制与生产的国有企业,案例选取具有一定新意,并且符合时代特色。同时,已有研究主要分布在融资风险的评估分析或者融资风险的控制分析,而笔者从融资风险管理的全面分析出发,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二者进行结合,也使得全文的论述更加紧密与完整。但是,由于本文使用的融资风险评估方法比较单一,并且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可能导致结论不够严谨。并且,由于笔者的个人能力有限,在对民用航空制造企业融资风险的识别以及融资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上可能存在一定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