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介词数量虽然相对较少但意义丰富,它是各种语言中意义最丰富的词汇(Taylor,J.,1995)。正是因为其搭配多变且用法灵活,人们才能使用介词表达具体的空间关系,也能表示世界万物间复杂抽象的联系。然而由于中西方不同的认知模式和文化背景,中国学生普遍抱怨掌握介词的意义和用法非常复杂,掌握起来较有难度。不仅学生对介词学习束手无策,大部分教师也仍无良策,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研究总结介词搭配上而忽视了介词本身各个含义的内部联系。
意象图式植根于认知语言学中,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介词的学习和教学。意象图式是人在视觉及动觉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动态构型,为我们的经验提供了连贯性及结构(Johnson,1987)。介词的各个义项是由原型意义向非原型意义的延伸构成,进而形成语义网络。这种由介词的空间领域向非空间抽象领域的延伸是通过意象图式实现的(蓝纯,1999:56)。因而它能够通过清晰的图式解释介词内部复杂的语义关系。本文将其引入英语介词教学中,旨在通过意象图式分析降低介词学习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对介词非原型意义的掌握程度和记忆持久度。由于男女的形象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本实验进一步关注男女学生在接受意象图式教学各阶段中成绩是否也存在差异。同时指导学生建立常用介词to基于综合英语教材的语义网络,为今后用意象图式理论指导的介词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范本。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意象图式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能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介词,尤其在介词的非原型义项和记忆持久度方面效果如何?
2.由于男女的形象思维能力存在差异,那么学生成绩在接受意象图式教学各阶段中也会存在差异吗?
3.在接受意象图式教学后,学生能否利用其自主建立介词的to的语义网络?
本实证研究采用宁夏大学非英语专业的两个班级7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和控制组各有35人。实验组采用意象图式教学法,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在实验的一个学期内,实验组和控制组要经历试卷形式的实验前测,实验中测和实验后测。试卷包含50道介词填空题(50个空),总分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主要考察对比两组学生在实验各阶段的介词水平的变化,作为定量研究的数据。其中,实验组还须在后测结束后填写调查问卷,补充定量研究数据。作者在实验组中再随机抽取4名学生进行访谈,作为定性研究的数据。根据实验组学生在试卷和问卷上学生注明的性别和学号,作者从男女生中各随机抽取等额人数2人,再次关注他们的介词水平和对意象图式教学法的态度的差异和变化,作为衡量性别差异会对意象图式法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根据。作者以over为教学范例,鼓励学生相互启发,自主为其他介词建立语义网络,然后收集整理为介词to的语义网络。
实验证明,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意象图式在介词教学中可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对介词用法的记忆持久度和非原型意义上。由问卷和访谈结果可知,男生对意象图式法的态度比女生更积极且理解得更好,因此在实验中测时,尽管男生总成绩仍低于女生,但经统计,其在非原型意义上的成绩却超过女生。尽管在实验后测中,女生成绩仍好于男生,但男女生总成绩差距逐步缩小。男生的进步主要得益于非原型意义上,但若将后测成绩分别与各自中测成绩相比,女生在后期由于坚持练习进步反而较多。本文为前人研究做了有益的补充,丰富了本领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