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为己之学」的真谛——以《论语》为中心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o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己之学」由孔子提出,一直被视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支柱之一,是儒学的一个重要观念。「读圣贤书,所为何事?」「为己」与「为人」便成为两大方向。甚幺是「为己」?甚幺是「为人「?这个「己」是一个怎幺样的「自己」?孔子所言之「己」,并不是指本能层次、生理层次、心理层次上的「己」;在这些层次上的「己」,没有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只是随着一些本能反应、心理反应而行动;没有主宰性,不能为自己挺立独立的人格,不是一个真正的、真实的「己」。孔子所言之「己」,是指道德、修养层次的「己」。另一方面,所谓「为人」之学,孔子并不是指无私的为他人,而是指为了满足他人、外在的要求、标准而学,归根究柢,其实只是想换取利益、好处,换取别人对自己的认同、赞赏……这样的「为人」,只是向外「求人」。如此「为人」、「求人」,最终必然丧己;心中无主、没有超越的信念、理想、道理,则人只会沉溺于现实世界,失去方向。孔子所言之「为己」之学,就是为了成人、成德,即是修养自己.提升精神境界,自觉的成就自己的「仁」。虽然今天以知识为重的社会与孔子之时代截然不同,然而「为己之学」仍有其无可取代的重要性;在讨论中会发现,「为己之学」实在是当今的各种知识、科学与科技、乃至一切个人、社会、经济、政治活动之可以向好、可以成就更大的价值的前提和根本。   论文进一步讨论「为己之学」中,「学」的方法论涵意。既然「为己之学」是学修养自己,提升精神境界,那么便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之学。这是做人的学问,所以必然不止是靠抽象的思维、逻辑思维去学习一些理论、道理。例如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要做到君子,在逆境中、绝境中仍不失自己的人格、操守、信念,便不是单单在理性上明白道理便足够。所以这种「学」,必然要真真实实的实践过,感受过,体会过,最终能变化自己的气质、让自己能超越种种的人生的关卡。   「为己之学」的根据在「仁」。此根据内在于你我每一个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有其普遍性,绝非古人、圣人所独有,关键是人有没有自觉到自己生命中的「仁」;一旦得到开发,感受到自己心中的呼唤,便会不忍自己停留在当下的层次,即会重新要求自己,修养自己,追求更高的价值。「仁」作为「为己之学」的根据,实涵蕴了「为己之学」的方向义与动力义。由「仁」,由「反求诸己」为起点,人的精神修养,将层层向上打通、扩充,向着天人合一,大道行于天下的方向而进。而在这个过程中,人对「仁」的体会愈深,追求「为己之学」的志向便会愈坚定,其推动力也就会愈大,而且源源不绝。在真诚的实践「为己之学」中,将发现到「为己之学」由「仁」为起点,由「仁」为方向与目的,亦以「仁」推动自己反求诸己,反省改过。如此的「为己之学」也就会必然以「仁」为归结;然此「仁」并不是一个既定的、可被下定义的东西;而是能够不断深入、深化、扩大、提升乃至创造的人的主体。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的新型转矩传感器 -光栅转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分析了这种传感器产生误差的原因 ,并指出了提高精度的思路
为了改善纳米BaTiO3湿敏元件的耐水性能 ,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在元件感湿膜上涂由乙基纤维素构成的防水保护膜 ;二是用高分子湿敏材料与纳米BaTiO3混合 ,制成复合材料湿敏元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两种正义即“城邦中的正义”和“个人中的正义”的区分,是苏格拉底为应对格劳孔兄弟的问题而拟定的讨论程序中最关键性的内容;它对于苏格拉底顺利应对格
近年来,中国哲学界就着(论语)中「父子互隐」及《孟子》中「舜窃负而逃」对儒家的道德伦理价值掀起激烈争论。反对者说明儒学把「血亲情理」精神作为人们从事各种行为活动的本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利用石英晶体的共振频率随晶片附着物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采用频差检测方法 ,将压电石英晶体作为质量传感器 ,设计出了测定物质质量微弱变化的检测系统 ,并成功地应
从摆式列车的特殊结构出发,建立了车端联接装置的等效模型。利用2M2T摆式动车组统一模型进行其横向动力学的计算机仿真分析,明确了车端联接装置的刚度值对摆式动车组动力学性
"后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批判倾向的新思潮。"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运用不尽相同,其表意上也有诸多差异。本文所指的"后马克思主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