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我国妇女/性别研究及其实践一直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交汇发展的理论,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妇女/性别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核心人物米切莉·巴雷特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研究,以期为解答当代中国妇女/性别理论存在的诸多矛盾与犹疑困惑问题,推进我国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新思路、新方法。本文主体内容包括六章。其中第一章总体梳理巴雷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语境及发展轨迹。概言之,巴雷特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后工业时代及后现代主义文化转向的时代背景下,在英国右翼保守主义复兴、第二、三波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辩证汲取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精华不断建构和发展而成的。第二章主要基于巴雷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经济之维,对其再生产理论及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元素进行系统挖掘。巴雷特立足性别分工围绕女性受压迫问题形成的这种再生产理论,通过以资本主义/父权制二元结构视角深入剖析女性经济受压迫的表现、根源及解决路径,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发展。第三章主要基于巴雷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政治之维,对其女性身份认同理论及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元素展开全面阐析。巴雷特的这一理论,基于阶级与性别关系的论争,对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进行性别化的发展,既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僵化的阶级分析框架,又凸显了历史分析方法对分析阶级与性别问题的重要性,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探讨阶级与性别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第四章主要基于巴雷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的文化之维,对其性别意识形态理论及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元素进行系统阐发。巴雷特围绕意识形态与女性受压迫的关系问题形成的这一理论,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层面深入剖析了性别意识形态对女性受压迫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这一理论在家庭、教育和媒介文化传播实践中的运用,在后现代文化多元主义转向语境中始终坚持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的根本性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丰富和拓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论域。第五章主要对巴雷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特质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论述指出,巴雷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具有三大理论特质:以“阶级与性别相呼应”为贯穿始终的核心线索、以“对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二元性的辩证调和”为基本致思理路、以“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融合”为本质特征。第六章主要对巴雷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启示展开论述。就其理论价值而言,巴雷特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是对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命题的接续探索,既是从性别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又是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就其现实意义而言,巴雷特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对探索新时代当代中国妇女全面发展途径具有现实启示意义。总之,本文的核心旨趣在于,尝试立足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从“经济-政治-文化”三维视角系统阐述巴雷特的再生产、女性身份认同及性别意识形态理论,力图在全景展示巴雷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建构逻辑及其独特性的同时,深入挖掘巴雷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中所蕴涵的马克思主义元素,肯定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女性主义发展的积极意义,彰显其对马克思主义及女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