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吉林市、北京市朝鲜族大中学生的调研,分析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现状,及其认同形成与变化的影响因素。朝鲜族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跨界民族,学界对其认同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但是,已有的研究集中于延边地区成年朝鲜族,对散杂居地区朝鲜族青少年认同研究仍属空白。散杂居地区朝鲜族因空间居住的分散,其认同更加复杂,而朝鲜族青少年因其文化传统及民族性代际传承的变化,也突显出新的特点,这一切都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笔者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吉林市朝鲜族中学、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市北华大学三所学校接受朝语文基础教育的朝鲜族学生,以及吉林市部分接受汉语文基础教育的朝鲜族学生,并对问卷与访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资料汇总。本文理论出发点:认同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同时认同也具有建构性。关于认同,民族理论中有工具论和根基论之争,客观特征论与主观认同论之争。认同对象变迁的影响因素也有历史的、现实的与主观的、客观的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筑出认同的现状。本文现实出发点:中国如何避免民族分裂,实现民族团结与和谐发展。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是文章的立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及意义、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方法和基本概念辨析。第二部分是对朝鲜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包括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总体现状,朝鲜族青少年对朝鲜人、韩国人、汉族人、中国人的不同态度,以及寻梦与寻根带来的对国家认同的挑战。第三部分是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涉及教育、语言、社群关系、通婚意愿、幸福、歧视、信仰、父母认同与流动情况、父母职业与收入等因素。第四部分是结论与讨论部分。本文认为朝鲜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是认同中国朝鲜族;朝鲜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是认同中国;接受汉语文基础教育的中学生和接受朝语文教育的大中学生民族认同高于国家认同,接受汉语文基础教育的大学生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其民族认同强化源于朝语文学校教育和朝鲜族家庭教育;其国家认同强化源于汉语文学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其民族认同与朝鲜语言强相关;其国家认同与汉语言强相关;其国家认同与高等教育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