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灸周期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卵泡发育不良受试者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该法与普通针灸疗法在受试者的基础体温(BB7)、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变化和脾肾阳虚症状积分的不同改善情况,来探讨其临床科学性及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提供新思路及安全可靠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卵泡发育不良的受试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周期疗法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两组经期均不予治疗,其余时间隔日治疗1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并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经周期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基础体温(B13T)、卵泡发育情况、围排卵期子宫内膜的变化及脾肾阳虚症状积分,做出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治疗前将两组年龄、病程、不孕类型等基线资料以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资料分组均衡,具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疗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疗效率为85.1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针灸周期疗法组的整体疗效优于普通针灸组。(3)基础体温(BBT)比较:①治疗后两组双向率均有所提升,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灸治疗具有改善BBT的临床疗效。②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组在改善BBT方面并无明显优势(P>0.05)。③随访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两组具有改善BBT的后续效应;但随访时治疗组的BBT正常率为52%,对照组仅为20%,提示针灸周期疗法在BBT后续效应方面优于普通针灸(P<0.05)(4)卵泡发育情况比较:①治疗前后将两组进行自身对照,卵泡的最大直径均有所改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疗法可改善卵泡的大小。②治疗后将两组对照比较,治疗组卵泡直径更大,发育更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针灸周期疗法更擅长于改善卵泡发育(P<0.05)。③随访时发现两组最大卵泡直径仍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提示两组治疗均具有后续效应;但组间对照比较的结果显示治疗组卵泡发育更加良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5)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比较:①两组治疗前后进行自身比较发现子宫内膜情况均得到改善,提示针灸治疗有助于子宫内膜(P<0.05)。②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提示子宫内膜厚度疗效相似(P>0.05),但治疗组在形态改变方面更具优势(P<0.05)。③随访时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均具有改善子宫内膜的后续效应(P<0.05);但组间比较发现,虽然两组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的后续效应一致(P>0.05),但针灸周期疗法可更好的改善子宫内膜形态(P<0.05)。(6)脾肾阳虚症状积分:①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情况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②治疗后症状积分的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组更擅长于改善脾肾阳虚症状(P<0.05)。③随访时的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两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具有后续效应(P<0.05);而组间比较提示,针灸周期疗法的后续效应更佳(P<0.05)。结论针灸周期疗法与普通针灸法均能改善脾肾阳虚型卵泡发育不良的相关指标。但相比普通针灸组,针灸周期疗法在基础体温(BBT),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形态以及中医症候积分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提示针灸周期疗法疗效好,且安全、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