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后肿瘤边缘不同距离组织中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情况,为临床上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范围提供理论依据;2.比较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治疗后肿瘤切缘不同范围组织PAR-1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3.比较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变化,验证PAR-1是评价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的新指标,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方法。方法:1.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2月于四川绵阳404医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9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7例行单纯手术切除,66例行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行射频消融治疗的66例患者随机等分为a、b、c3组,每组22例,a、b、c3组患者术中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范围分别在肿瘤边缘以内1.0cm、肿瘤边缘、肿瘤边缘外1.0cm。所有患者均在射频消融治疗后在距离肿瘤边缘3.0cm处切取肝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原发性肝癌患者PAR-1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PAR-1表达阳性率的差异。2.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单纯手术组和射频消融+手术切除组(以下称射频组)距肿瘤切缘1.0cm、1.5cm、2.0cm组织中PAR-1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比较组内、组间PAR-1表达阳性率的差异。3.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单纯手术组和射频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2月的临床生物学指标,包括ALT、AST和GGT,采用t检验比较组内、组间ALT、AST和GGT的差异。结果:1.PAR-l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肝细胞间质,棕黄色阳性染色颗粒分布在肝窦内皮细胞中,肝细胞并不染色。2.66例射频组肝癌患者中a、b、c3组不同距离肿瘤组织中PAR-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4.5%、13.6%、9%,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手术组中在距肝癌癌旁1.0cm组织中PAR-1阳性表达率为63%,距肝癌癌旁1.5cm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3.3%,距肝癌癌旁2.0cm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8.5%,呈逐渐减低的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中在距肝癌癌旁1.0cm组织中PAR-1阳性表达率为22.7%,距肝癌癌旁1.5cm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3.6%,距肝癌癌旁2.0cm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5%,呈逐渐减低的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术后癌旁组织中PAR-1表达显示,射频组较之手术组距癌旁1.0cm、1.5cm、2.0cm中的PAR-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射频组患者AFP在术前与术后1周、1月、2月呈明显降低趋势,ALT、AST、GGT在术后1周呈上升趋势,但在术后1月、2月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术前、术后的ALT、AST、GGT下降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AR-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距原发肿瘤的距离密切相关。2. RFA在与手术切除肝癌组织同等距离PAR-1阳性表达低。3. PAR-1可能是评估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及临床疗效的新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