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诞生于法国的叙述学理论已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叙述学在中国学者中也广泛盛行,申丹、赵毅衡等已将其运用到文学批评和翻译中,然而,由于视角的复杂性,很少有学者把视角与小说翻译联系在一起。视角被认为是叙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叙事手段,小说作者为了达到一定的叙述效果和审美目的,会对叙述范围和叙述角度自我设限,或在需要时转换视角(可能是在一种视角中插入另外一种或两种视角,也有可能是不同人物视角之间的转换)。可见,译者对视角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小说翻译的质量。因此在翻译中,小说视角应该为译者所重视,因为译文应当忠实于原文,是原文意义与形式的恰当而真实的传递。为使小说的译者对视角问题有个清楚的认识,本文基于叙述学理论对其进行了重点阐释。
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文中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视角的分类后,本文作者将热内特和赵毅衡的视角分类作了整合,从而形成了适合本文研究分析的视角:全知视角,客观视角(旁观式视角)和人物视角。在全知叙述视角模式中,叙述者以“上帝”的姿态介入,能洞悉故事中所有(或一些)人物的内心,随时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客观叙述视角模式中,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描述事件和人物,不掺杂叙述者的任何态度感情;比较而言,人物视角叙述模式最为复杂,也最难分辨。作为叙述中介的叙述者放弃自己的眼光而采用人物的眼光进行叙述,即让读者通过人物的眼光观察其他人物或所述事件,从而产生特定的叙述效果,服务于主题和审美目的。鉴于人物视角的分辨和传达在小说翻译中的重要性,本文将把大部分篇幅会用于这一部分。
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其中包括引言、结束语以及三个章节。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由来、背景和意义。第一章绘出了叙述学的概貌、叙述学中的视角理论以国内外学者对于视角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视角类型--全知视角、客观视角和人物视角。第二章首先提出了在视角叙述模式下对小说译者的一般要求,然后分别讨论了在全知视角叙述和客观视角叙述的模式下,译者如何准确把握视角并在翻译中完美传递。第三章是本文的主要章节。小说人物视角叙述模式是最复杂、叙述技巧性最强的,这就对译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小说的译者首先应注意视角的变化,分析叙述情景与叙述眼光的关系;其次,要掌握表现人物视角的语言形式;再次,要注意分辨叙述者语言和叙述者所模仿的视角人物的语言,从而准确再现小说中的视角转换。最后,本文作者强调了小说翻译中重视视角及视角转换的重要性;指出叙述学作为一个高度工具性的学科,对翻译形成指导,而且还会逐渐以更专门、更具体的角度成为检验译文优劣的标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