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0年8月,日本迫使当时的朝鲜政府与其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朝鲜自此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沦陷。朝鲜人失去了祖国,成了亡国奴。由于日本残酷的殖民统治,很多韩国人为了谋求生计,或者为了民族复兴和国家独立,大批来到中国。最初他们大部分流亡到与朝鲜半岛最近的中国东北地区,间岛地区最为集中。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在此前后,韩国人逐步向关内地区迁移,特别是上海、南京等城市。南京北连辽阔的江淮平原,东接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交通便利,距离上海仅300公里,经济地位和地理位置都非常重要。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使其再次成为全国政治中心。在20世纪30年代,韩国的独立运动力量受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曾一度在南京活跃。1932年到1937年间南京成为韩国的爱国志士进行独立运动的中心。1937年,在日本侵略者的攻击下,南京沦陷。参加独立运动的韩人开始离开南京,而亲日韩人大举涌入南京。在1910年到1945年这个时期,来到南京的韩人中除了独立运动家之外,还包括很多韩国文人和作家,其中有文一平、吕运亨、全武吉、金成柱、朱耀翰、李翼焕等,他们留下了很多以南京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从目前找的资料来看,韩国的《开辟》、《新人文学》、《三千里》、《别乾坤》、《新家庭》、《野谈》、《月刊每申》、《春秋》等杂志上均刊登过与南京有关的纪行类作品。据统计,约有30篇。本论文首先从韩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和南京自身方面分析韩国知识分子来南京的原因,探求他们写作南京纪行文的背景。其次,从城市发展程度、怀旧情绪、政治"新都,,、伤痛之城四个角度来分析南京的城市形象。另外,不少纪行文中描述了在南京的中国人和韩国人,本文还将对这些人物形象加以分析,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当时韩国知识分子眼中的南京。本论文以先行研究为基础,以比较文学中的形象学理论为研究方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1920~1945年在韩国杂志上刊登的南京纪行文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形象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对韩国现代知识分子眼中的南京形象进行深入地考察分析,以求对那个时期南京的城市风格、经济发展程度、社会政治状况以及南京人民的精神面貌有个详细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这一时期的南京提供宝贵资料。另外,在南京留学或居住的韩国知识分子也是南京韩人的一部分,研究他们留下的纪行文,可以更深层次地体会他们面对南京时的所感所思所想,从而为研究南京韩人提供依据,他们留下的南京纪行文也是中韩文学交流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