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erilipin是一种包被在成熟脂滴表面的可磷酸化蛋白,特异表达于脂肪细胞和类固醇生成细胞中,调控脂解率以及脂肪组织中甘油三酯的输出。它对脂肪分解的调节具有双重作用:基础状态下,Perilipin作为脂肪酶的屏障抑制脂解;在能量需求增加的情况下,脂解调节激素儿茶酚胺通过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PKA),使Perilipin中丝氨酸磷酸化,促进激素敏感性脂肪酶转位至脂滴表面而促进脂解。人类的Perilipin基因(PLIN)被定位在15号染色体的长臂2区6带1亚带(15q26.1),与先前报道的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的位置临近。因mRNA的剪切方式不同,单拷贝基因PLIN基因可编码PerilipinA、B、C、D4种氨基端相同的亚型。人类脂肪组织中PerilipinA含量最多。关于Perilipin在人体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研究PLIN基因的多态性和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包括肥胖、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和2型糖尿病等)之间的相关性;第二,研究人体脂肪组织中PerilipinA含量及其mRNA含量与肥胖表型之间的相关性。过去已研究的PLIN基因SNP位点有十多个,rs2304795(T/C)位点在新加坡马来人、印度人和中国人、韩国人、美国和西班牙白人中研究均有过报道,结果表明在美国和西班牙白人中,该位点与体脂百分比和腰围相关。国内关于rs2304795位点的研究很少,现有的研究表明rs2304795(T/C)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为0.048,远远低于新加坡中国人C等位基因频率(0.296),未发现rs2304795(T/C)位点多态性与肥胖或肥胖相关指标有关。为了解河南省农村汉族居民PLIN基因rs2304795(T/C)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及该位点多态性与肥胖及肥胖相关指标的关系,在河南省两个农村社区进行了本研究。材料与方法1.从河南省选择两个农村社区,以村组为抽样单位,应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年龄为18岁及以上的汉族居民共992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指标检测及基因型的鉴定。2.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人口学数据、行为危险因素以及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现病史;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生化检测项目包括血糖和血脂(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PLIN基因rs2304795(T/C)位点基因型。3.方差分析用于比较不同基因型人群间肥胖各测量指标、血脂、血糖和血压的平均水平是否有差异;协方差分析用来调整控制了年龄、经济收入、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等潜在混杂因素影响后不同基因型人群间上述指标的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用来调整去除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等因素影响后,不同基因型人群患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危险性;OR及95%可信区间用来评估不同基因型与患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联系和联系强度。所有统计学数据分析采用SAS 9.13进行,检验水准取双侧α=0.05。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共调查992人,其中男性414人,占41.73%;女性578人,占58.27%。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8.29±14.18岁;超重、全身性肥胖与腹型肥胖的粗患病率分别是32.32%、15.86%、48.28%,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化后,标化患病率分别为28.75%、13.71%、40.36%。2.PLIN基因rs2304795(T/C)位点等位基因的频率全体研究对象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729,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271;男性T、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是0.718和0.282;女性T、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是0.737和0.263。两性间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2,P=0.338)。3.PLIN基因rs2304795(T/C)位点基因型的人群分布特征PLIN基因rs2304795位点共有三种基因型:野生型(T/T),杂合型(T/C),纯合突变型(C/C)。研究对象中,T/T型有536人,所占的比例为54.36%;T/C型有366人,所占的比例为37.12%;C/C型有84人,所占的比例为8.52%。经x~2检验,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H-W平衡),x~2=3.56,P=0.059。不同性别(x~2=0.27,P=0.8760)、BMI水平(x~2=1.17,P=0.9199)、腰围水平(x~2=3.75,P=0.1537)、血糖水平(x~2=2.02,P=0.1553)、血脂水平(血清TC:x~2=1.55,P=0.4603;血清TG:x~2=2.57,P=0.2760)和血压水平(x~2=1.05,P=0.5905)人群中,PLIN基因rs2304795位点基因型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PLIN基因rs2304795(T/C)多态性与肥胖相关指标的关系在全体研究对象中,不同基因型人群间肥胖各测量指标水平(腰围:F=1.17,P=0.5396;BMI:F=0.76,P=0.4474)、血糖水平(F=0.60,P=0.2247)和血脂水平(血清TC:F=0.20,P=0.4606;血清TG:F=0.15,P=0.284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年龄、经济收入、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等潜在混杂因素影响后,上述各指标水平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腰围:P=0.2437;BMI:P=0.4659;血糖:P=0.5496;血清TC:P=0.7515;血清TG:P=0.9800)。在男性和女性中,也得出相同的统计学结论。5.PLIN基因rs2304795(T/C)位点多态性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在全体研究对象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T/C和C/C基因型者,T/T基因型者患全身性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LDL-C血症的OR(95%CI)分别为0.94(0.66,1.35)、1.05(0.81,1.35)、0.86(0.65,1.15)、1.35(0.92,2.00)和1.31(0.95,1.80);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去除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等因素影响后的OR(95%CI)分别为0.97(0.74,1.27)、0.90(0.63,1.29)、0.85(0.62,1.17)、1.43,(0.95,2.15)和1.31(0.93,1.85)。男性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T/C和C/C基因型者,T/T基因型者患全身性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LDL-C血症的OR(95%CI)分别为0.97(0.53,1.77)、1.12(0.76,1.66)、0.86(0.55,1.33)、1.26(0.69,2.32)和1.56(0.90,2.71);调整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等因素影响后,相对于T/C和C/C基因型者,T/T基因型者患高LDL-C血症的风险性较高,OR(95%CI)为1.90(1.05,3.42)。女性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T/C和C/C基因型者,T/T基因型者患全身性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LDL-C血症的OR(95%CI)分别为0.92(0.58,1.44)、0.98(0.71,1-37)、0.87(0.59,1.26)、1.41(0.85,2.35)和1.17(0.79,1.75);调整性别、年龄、经济收入、吸烟、饮酒和体力活动等因素影响后的OR(95%CI)分别为0.92(0.59,1.44)、0.91(0.63,1.30)、0.88(0.58,1.36)、1.43(0.84,2.44)和1.08(0.70,1.67)。结论1.在河南农村汉族居民中,rs2304795(T/C)位点主要的基因型是T/T型。2.rs2304795(T/C)位点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肥胖、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均无关。3.rs2304795(T/C)位点多态性与男性高LDL-C血症有关,与其它血脂指标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