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公鼎又称周毛公(厝)鼎,因做器者名毛公(厝)而得名,于清末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现藏于台北博物馆。鼎内刻铭文32行,合重文共497个字,是迄今所见先秦青铜器中字数最多的一件。鼎铭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政治清平的盛况,对比作鼎时的政局不稳;第二部分讲周王对毛公的册命;第三部分讲周王授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特权;第四部分讲周王告诫勉励毛公以善从政;第五部分讲周王赏赐毛公马车、兵、命服等物,毛公表示感谢并称颂周王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其中,第一部分以“王若曰”开头,其余四部分均以“王曰”开头。整篇铭文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大。 毛公鼎自清末出土以来,相关研究文章不绝于世,但很多问题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作一总结性探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是对毛公鼎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简评;第二章是对毛公鼎的出土、流传、拓摹本的种类及年代等问题进行探讨;第三章是通篇铭文的释文和汇释。文末附有毛氏成员表、铭文的拓片与摹本、器形的绘图及主要参考文献。 本文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个别地方亦力求提出个人看法,但由于本人学识有限,错陋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