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逼真性”科学真理观探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ur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理问题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认识论史上,围绕着真理及其本质问题,哲学家们曾进行了长期、激烈的争论。在西方哲学中,影响较大的关于真理本质的理论主要有四种:一是符合论,二是融贯论,三是实用论,四是冗余论。它们之间的对立与争论,构成了关于西方真理本质问题的理论发展的主线。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出发,受塔尔斯基(Tarski)的符合论影响,波普尔说过在他对陈述如何与事实相符合的问题毫无希望的情况下,是塔尔斯基的真理定义使他放心大胆的谈论真理。波普尔在科学探索的目标问题上引入了“逼真性”和“逼真度”等概念。波普尔把科学理论具有的逼近真理的性质称之为“逼真性”,而把科学理论逼近真理的程度叫作“逼真度”。波普尔认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批判以找到愈来愈接近真理的理论,我们虽然不知道我们距离真理有多远,但是我们能愈来愈接近真理。波普尔“逼真性”理论提出以后经过他人的研究当今经过了两个发展时期:1974年至1986年格雷汉姆.奥迪(Graham Oddie)和艾尔卡.莱因洛托(Ilkka Niiniluoto)等人用相似性或者类似性的联系的方式尝试说明逼真性;1987年至今,对于逼真性的研究活跃的继续进行着,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有趣的结果和应用,但是没有很多引人注目的新奇的成果。伴随波普尔的“逼真性”发展同时出现的还有人们对于“逼真性”的批判,蒂奇和米勒最先指出了波普尔“逼真性”的缺陷,其他一些学者也对波普尔的理论进行了批判。尽管如此,还是有学者为波普尔的“逼真性”真理观进行了辩护,本文最后介绍一下新近人们对于波普尔“逼真性”的五种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表明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作为新文明正在兴起,并引发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深刻思考。在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围绕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化,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通过设立专利壁垒和利用专利诉讼等手段不断压缩发展中国家的创新竞争空间。在此背景下我国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和“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通过海外专利布局进行国际市场开拓。PCT是当前各国谋求国际专利保护的热门工具和途径,PCT专利申请动态也已成为全球技术竞争格局及创新发展态势的重要反映。
灵性信仰是上个世纪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信仰方式,近年来在中国也形成一定规模并且有逐渐扩大之势。国内的灵性信仰,是一种在现代性背景下产生的以灵性、精神性为追求的社会实践活
当代中国,大众在对男性形象进行审美时,形成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和时期都更为复杂的多样化的审美意识。本文结合社会性别建构理论和大众文化理论,以中国当下影视剧中塑造出
本文试图通过对柏拉图的哲学戏剧《拉克斯》的释读,显现出柏拉图哲学中独特的戏剧色彩,并以此说明,柏拉图如何利用对话的戏剧性特点,服务于他最终的哲学目的。从释读的过程中,我们
该文从情感主义立场的当代危机出发,借鉴了麦金泰尔对这一问题的剖析,阐释了伦理个人主义的情感标准、德性基础从共同体到社会中个人的变迁等原因,表明德性从社会生活的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