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诗人们为世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并得到人们的欢迎。将外文作品翻译成母语是复杂的再创造过程。在此过程中,译员不仅要了解作者简历、文化背景、生平事迹等相关知识,还要了解作者的构思、心态、外部环境以及心理等多种因素,还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参照翻译标准来指导翻译。此外,翻译也涉及到诸多因素,翻译人员自身的水平,母语以及外语等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国外的翻译标准代表有赖达的等值对应理论,国内有严复、鲁迅等的“信达雅”标准,它们一直被视为译界的翻译准则。翻译学中的等值概念的内涵是指通过原作与译作的言语形式各级(词、词组、句、超句体、篇章),各层次(语义深层、语用修辞层、语符表层)的等值转换达到译作与原作思想艺术内容的等值转换。傅雷的理想标准是“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钱钟书的“脱胎换骨”与“化境”等成为严、傅、钱三家为代表的传统翻译理论,它概括、简练,但模糊,都强调凸现译者的主体作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翻译学主要包括:普通翻译学、特殊翻译学与应用翻译学,翻译者们也遵循着宏观与微观研究、科学与艺术、中西译论等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翻译。郑海凌(1999)提出的“和谐说”,既合乎自然,贴近实践,符合翻译的实际规律,又接近于翻译艺术的审美理想。借鉴西方译论,利用现代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已取得的成果,对翻译实践做科学的研究进行艺术的分析,使得我国译论日趋完善。在《当你年老时》一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版本的翻译作品,到目前,作者收集到有七篇,它们以袁可嘉、傅浩为代表,其翻译质量都很优秀。但通过仔细阅读这些译文,我们会看到这些翻译存在许多不同,而且有的地方翻译截然不同,出入很大。作者就此提出自己看法:翻译就是要让原文在目标语达到一致,但是为什么这些翻译作品会不一致呢?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将文本进行加工、处理,然后与读者进行交流,已经实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不一致的原因就是翻译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此外,导致这些的差异的原因除了以上涉及到的因素以外,应该还有其它原因。于是,文章就此结合有关语用学、语篇分析以及翻译等有关理论,对比分析了袁可嘉、汪飞白、区鉷与蒲度戎等国内比较权威的译文,试图通过语言学与翻译理论的结合,找出导致翻译差异的问题所在,起到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原诗文的目的。通过讨论,提出了导致这些翻译作品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1、阅读与翻译文学作品不仅要从字面意思出发,还要透过字里行间中发现作者的内在意义,了解作者的意图;2、翻译过程中,阅读作品需要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也至关重要,这是导致产生翻译作品不同的根本原因;3、诗作者的意图就是诗人的心情所在、心仪所属、心思所想等,这些都是采用预设的情景来展开的,把没有发生的事情用诗歌来诉说自己的衷肠,抱怨时间这个恶魔摧残了人的美貌,人在它面前是渺小的,只有依靠人的再生力量来战胜这个暴君。时间残忍地剥夺生命、把时间的烙印刻在人的脸上。对此,诗人在诗里道出借以记忆、诗歌、书籍等才能够与之抗衡,留下美好的回忆与人类共享。总之,翻译与阅读文学作品应该避免误解、语用失误等问题,最好做到达成三者(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最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