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精神心理、结肠运动及直肠敏感性评估背景:精神心理、结肠运动及直肠敏感性在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很少有研究全面探讨FC患者的精神心理、结肠运动、直肠敏感性与临床症状间的关联以及三者间的相关性。目的:全面评估FC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心理、结肠运动及直肠敏感性,初步探究精神心理、结肠运动和直肠敏感性如何参与FC的发病。方法:采用标准化问卷评估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和精神心理状态,应用胃肠传输时间(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ime,GITT)和布里斯托粪便性状量表(the 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评估结肠运动,利用直肠球囊扩张试验测试直肠敏感性。将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FC患者的精神心理、结肠运动、直肠敏感性与临床症状间的关联以及所有研究对象的精神心理、结肠运动、直肠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60例符合罗马Ⅳ标准的FC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患者中位病程为15年,便秘相关症状(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直肠梗阻感、腹胀)明显,生存质量受损。与健康对照者相比,FC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BSFS评分显著降低,并与GITT(48h钡条排出率)呈显著正相关;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和排便感觉阈值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FC患者的精神心理评分(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与便秘症状(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Symptom Questionnaire,PAC-SYM)、病情严重程度(the 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SS)及生存质量(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Quality of Life,PAC-QOL)评分呈显著正相关,BSFS评分与PAC-SYM呈显著负相关;所有研究对象的精神心理评分(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与BSF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直肠初始感觉阈值与抑郁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与BSFS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FC患者存在精神心理异常、结肠传输减慢和直肠敏感性降低,这些改变与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并且可能通过脑-肠互动相互影响,共同参与FC发病。第二部分 结肠胰高血糖素样肽-1在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初探背景:结肠运动障碍和直肠敏感性降低被认为是FC的重要发病机制。肠道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能够调控胃肠运动和感觉,并参与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尚未有研究探索FC患者结肠黏膜GLP-1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目的:评估FC患者结肠黏膜GLP-1的表达,初步探究结肠GLP-1对FC患者肠道运动和直肠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BSFS评分评估结肠运动,直肠球囊扩张试验测试直肠敏感性。留取受试者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的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以评估结肠黏膜 GLP-1与GLP-1受体(GLP-1 receptor,GLP-1R)的表达,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结肠黏膜GLP-1R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共定位;计算结肠黏膜L细胞与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s,ECCs)的密度并评估5-HT的表达量;分析FC患者结肠黏膜GLP-1与结肠运动、直肠敏感性、ECCs以及5-HT等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本研究纳入30例FC患者与21例健康对照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FC患者的结肠运动减慢,直肠敏感性降低;结肠黏膜GLP-1的蛋白与mRNA表达量、GLP-1R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肠黏膜GLP-1R与5-HT存在共表达。患者结肠黏膜L细胞和ECCs密度较健康人均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FC患者结肠黏膜GLP-1的蛋白表达与排便感觉阈值、GLP-1 mRNA表达量、L细胞和ECCs密度呈显著正相关;GLP-1 mRNA水平与排便感觉阈值、GLP-1R mRNA表达量、L细胞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FC患者结肠黏膜增加的GLP-1与直肠敏感性降低有关。结肠GLP-1可能通过旁分泌途径与邻近ECCs相互作用,参与调控肠道感觉。第三部分 功能性便秘患者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评估背景:肠黏膜屏障具有选择性吸收和分泌功能,同时也是抵御肠腔有害物质的第一道防线,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参与某些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FC患者存在结肠运动减慢和直肠敏感性降低,导致肠黏膜长时间暴露于肠道内容物。然而,目前没有研究全面评估FC患者的肠黏膜屏障。目的:全面评估FC患者肠黏膜屏障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黏液屏障、肠上皮细胞间的连接结构、黏膜免疫细胞以及肠道通透性。方法:留取研究对象的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样本。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acid Schiff,AB/PAS)染色识别杯状细胞并计数,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FC患者结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复合体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结肠黏膜occludin和zonulaoccludens-1(ZO-1)进行定位和蛋白表达分析,qRT-PCR检测occludin和ZO-1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并计数结肠黏膜CD3+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lymphocytes,IELs)和固有层CD3+淋巴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 D-乳酸含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FC患者与24例健康对照者。与健康对照者相比,FC患者结肠黏膜杯状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黏液染色更深。FC患者结肠上皮细胞间连接复合体的结构连续完整,黏膜occludin和ZO-1的定位、蛋白及mRNA表达均没有显著改变。两组间相比,结肠黏膜CD3+IELs和固有层CD3+淋巴细胞的数量没有统计学差异。FC患者血清D-乳酸含量并不高于健康对照者。结论:FC患者肠黏膜屏障呈现出杯状细胞数量的代偿性增加以及上皮细胞间连接结构的连续完整,未发现明显黏膜免疫的激活与肠道通透性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