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模块化机器人由多个具有相同结构和通讯方式的基本模块单元组成,具有构型灵活多变、互换性良好的特点。外肢体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穿戴机器人,可以通过穿戴的方式固定在使用者身上,作为额外的机械肢体协助穿戴者完成一系列复杂、高强度的作业任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两者的概念相结合,利用一种链式构型的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组成外肢体机械臂,构成模块化外肢体机器人,使其可以灵活切换构型,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本文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穿戴式外肢体辅助作业机器人”项目,项目编号:2018YFB13054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块化机器人由多个具有相同结构和通讯方式的基本模块单元组成,具有构型灵活多变、互换性良好的特点。外肢体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可穿戴机器人,可以通过穿戴的方式固定在使用者身上,作为额外的机械肢体协助穿戴者完成一系列复杂、高强度的作业任务,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两者的概念相结合,利用一种链式构型的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组成外肢体机械臂,构成模块化外肢体机器人,使其可以灵活切换构型,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本文首先对模块化外肢体机器人构型灵活多变的特点进行分析,选用六个基本模块单元构成了一种基座端三轴线平行,末端三轴线垂直的典型构型六自由度外肢体机械臂。通过D-H参数法对该构型的模块化外肢体机械臂进行运动学建模,并对其进行了正、逆运动学的求解及验证。最后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典型构型下的模块化外肢体机械臂工作空间进行求解,并将穿戴装置和穿戴者安全工作范围考虑进去,得到了实际的模块化外肢体机器人工作空间。设计了基于位置的阻抗控制策略来实现模块化外肢体的末端柔顺控制,并针对拖动示教这一典型的柔顺控制应用场景设计了具体的控制流程。通过Simulink仿真,分析了阻抗参数对柔顺控制系统的影响。设计了末端执行器的重力补偿算法,消除了末端执行器重力对传感器读数的影响。最后通过建立人机系统全局坐标系和坐标系关系推导,实现了对穿戴者运动的补偿,消除了穿戴者运动对外肢体末端运动的影响。利用圆柱体包围盒对模块化外肢体及障碍物进行模型简化。选择人工势场法作为避障路径规划的基本算法。改进人工势场法引入目标点距离因素,建立新的势场函数,解决了远处目标点引力过大和障碍物附近目标点不可达的问题。以总势能作为指标,在关节空间中搜索最优关节角度组合,并通过设置中间路径点作为虚拟目标点的方法解决机械臂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根据以上工作给出了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外肢体避障路径规划算法流程。最后,根据方案和算法设计,搭建了模块化外肢体机器人实验平台。通过模块快速拆换实验和辅助作业实验验证模块化外肢体的基本性能;通过柔顺拖动实验验证了柔顺控制算法的正确性;通过Coppelia Sim仿真,验证了避障路径规划算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由于足式机器人与环境之间通过离散的落足点运动,相比于其他形式的移动机器人拥有更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就注定足式机器人在一些相对复杂环境下运动拥有更大的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款单足跳跃机器人到后来Boston Dynamics推出Big Dog四足机器人,对足式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其广阔前景也吸引了众多学者投入到相关研究工作中,国内对于四足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863计
柔性外骨骼是一种新型的穿戴式智能机电系统,是外骨骼系统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相较于传统的刚性外骨骼,由柔索、气动肌肉等柔性部件驱动的柔性外骨骼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特殊的解剖结构,具有运动自由度高、机械系统重量轻、人机交互性能好等优势,在航天、医疗、军用、工业等多个领域均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外骨骼机械系统设计、肌声信号采集与特征提取、人体关节力矩辨识等角度对柔性外骨骼系统展开研究。本文首先根
机电伺服系统的动态跟踪精度受到结构不确定性(参数波动)和非结构不确定性(未建模动态、外部干扰、非线性摩擦)的影响。自适应鲁棒控制是一种解决不确定性控制问题的先进控制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然而当动态跟踪精度要求较高时,该方法由于对扰动辨识精度不够精确,导致系统的动态跟踪精度不理想。扩张状态观测器在自抗扰控制中,用于观测扰动。本文以机电伺服系统为研究背景,提出一种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自适应鲁棒
随着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在家用电器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可靠性与低成本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矢量控制系统需要三个相电流传感器以及一个固定在电机转子轴端的位置传感器进行闭环矢量控制,过多的传感器不仅增加了系统的成本,传感器预留位也增加了系统的体积,并且降低了驱动系统在恶劣工况下运行鲁棒性。为了提高家用电器的市场竞争力,单电阻电流重构技术受到了广泛重视。与此同时,不依赖位置传感器获取转子位
核聚变能源具有储量丰富和能源本身清洁可持续等诸多优点,具有较高的军事与社会价值。激光约束聚变是实现受控核聚变的主要方式之一,腔靶作为激光聚变实验的主要操作器件,其制造与装配精度是影响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的腔靶装配方式多为人工装配或半自动化微装配系统装配,装配效率不高,且灵活性较差,为实现激光聚变腔靶的高效灵活装配,本文对双操作手协调装配腔靶的运动规划开展相关研究。首先,通过对激光聚变腔靶对接装
工业4.0的提出,在全球范围引发了一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革命。智能维护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刀具的健康状态监测是智能维护的重点研究对象,如果刀具磨损超过相应指标却未及时更换,则会造成时间经济等方面的损失浪费,由此可见,预测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磨损量有重要意义与价值。目前车间内可以获得数据越来越多,数据呈现多元异构的特性,而传统刀具健康监测技术所采用的浅层机器学习难以将其全面利用。此外,在实际加
在全球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背景下,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焊缝的位置完成焊接对提高焊接的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视觉对焊缝进行三维重建并规划机器人焊接路径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各种尺寸,各种角度放置的V型对接坡口焊接工件,对三维重建过程中噪声的抗干扰能力强,鲁棒性好。本文首先进行了硬件设备搭建和点云采集工作。采用了Kinect深度相机对工件进行三维建模,并以点云的方式输出,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平衡障碍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许多老年人由于头晕而摔倒,头晕导致平衡失调,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平衡失调问题目前是医学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是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平衡失调患者逐年增多。但医疗资源十分有限,康复训练方法单一,技术落后。本课题以平衡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研发的相关工作。人体平衡障碍的成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运动感知系统异常,尤其是前庭感知系统功
压电-摩擦电能量转换技术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来为电子元件供能,或者作为自供电传感器使用来检测人体的生理状态。本文应用MEMS工艺中的掺杂和薄膜技术制备了纳米复合电极,利用这种电极设计出检测人体脉搏和步频信号的可穿戴传感器。本文通过无场、温度场、紫外线场、磁场和复合场等物理场测试和人体穿戴实验对这款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探究。研究了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材料的压电效应,
海洋对人类生存意义重大,“十四五”规划将深海探测列为科技创新领域十大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随着深海探测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性能出众的海底探测与作业设备。传统推进器式、履带式、仿生式探测设备受水流影响大,存在定点作业困难、环境扰动大等缺点,水下足式机器人出现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受水流、坡度、泥地等因素影响,海底行走更容易倾覆、打滑失稳,如何使机器人海底稳定行走,是足式机器人在海底成功应用的关键。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