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HBM)对社区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质量的影响,探讨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的护理管理模式,为社区护理人员更好地管理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深圳市某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种的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出生日期将儿童(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155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健康信念模式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前,对家长的一般资料、及时接种健康信念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家长的疫苗及时接种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对儿童家长及时接种健康信念得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儿童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和及时接种率进行评价。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F检验、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结果(1)不同基本资料的流动儿童家长健康信念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父亲组的健康信念得分高于母亲组;年龄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31~35岁、26~30岁、36~40岁、20~25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的家长得分最高,小学与初中文化的家长得分最低;干部身份的家长得分最高,其次分别是个体经商身份的家长、工人和无工作身份的家长;1001~2000m家庭距离的家长得分最高,<1000m家庭距离的家长得分最低。(2)知识、态度与信念、行为得分两两之间成正相关关系(p<0.01);影响流动儿童家长健康信念得分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和家庭距离(p<0.05)。(3)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流动儿童及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家长的健康信念总均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健康信念总均分(55.419±6.521)、态度与信念得分(17.097±3.316)、行为得分(15.387±4.322)与干预前得分[(58.226±10.897)、(17.871±3.862)、(17.581±5.04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得分(22.903±3.598)虽高于干预前(22.774±4.0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健康信念总均分(74.129±7.816)、知识得分(29.452±4.435)、态度与信念得分(27.000±4.399)、行为得分(17.613±4.082)均高于干预前[(58.484±10.022)、(23.161±3.694)、(17.903±3.942)、(17.419±4.043)]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家长健康信念总均分(58.419±6.903)高于干预3个月及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得分(22.129±3.556)、态度与信念得分(18.161±3.556)与干预3个月及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得分(18.129±4.492)与干预3个月及干预前比较,仅与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家长健康信念总均分(99.065±7.225)、知识得分(42.903±4.518)和行为得分(28.355±3.609)均明显高于干预3个月及干预前(p<0.05);但态度与信念得分(27.807±3.696)与干预3个月及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健康信念总均分及各项目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健康信念总均分及知识、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态度与信念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3月后,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484%)显著高于对照组(87.097%)(p<0.05)。(7)干预3月后,两组流动儿童的及时接种率、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流动儿童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5.161%)明显低于对照组(27.097%)(p<0.05);同时,干预组的儿童及时接种率(94.838%)显著高于对照组(81.935%)(p<0.05)。结论(1)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流动儿童家长疫苗及时接种的健康信念,提高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率,减少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2)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可明显提高流动儿童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