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稹或通过专文论述表明诗学观点,或在诗歌语句中发表看法,其诗学思想在唐代诗学思想史以及中国诗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前人对元稹诗学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方法与内容上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一、研究多为“元白”诗学思想并论,有时甚至将元稹诗学思想作为白居易诗学思想的附属,专门针对元稹诗学思想进行论述的专著和论文数量较少。二、研究不够细致,主要集中在元稹诗歌创作要求实现现实教化功用的主张上,对其他方面谈及甚少或者尚未提及。本文在详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元稹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元稹的感物吟志说、诗体理论以及诗歌审美追求三方面来论述其诗学思想。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元稹的感物吟志说”从元稹对兼济之志和独善之道双重思想的追求中,探讨他对诗歌创作诗兴缘由和诗学功用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元稹认识到了人生遭遇、境遇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提出了“人失所宜,未尝无不得宜之叹”的诗学主张,并从个人情感体验出发指出了诗人时间、精力与诗歌创作的关系;提倡“寄兴”,将心中郁积的怨愤寄托于诗歌,所寄之情多有寓意,重在“讽兴”;二、元稹认识到日常琐事、山川风物对诗思的触发作用,并认识到山川之秀与文章佳作、山川特色与文章风格的关系;主张“遣兴”,所遣之情,多为一时之感,重在“自遣”。
第二章“元稹的诗体理论”通过对元稹诗集中关于“体”的言论进行分类探讨,揭示了其对诗体问题的见解。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元稹具有明确的诗体意识,注意到了诗体静态之分类,主要贡献表现在从音乐与诗歌的关系角度来对诗体进行分类。二、元稹有对各类文体的通达态度,注意到了诗体动态之发展。他将“赋”法用于排律创作,将寓“史才、诗笔、议论”于一体的传奇创作手法用于诗歌创作,尤其是长律的创作,加强了诗歌的叙事性。他对“赋”法和诗歌叙事性的重视推动了中唐诗歌叙事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元稹的诗学审美追求”主要从诗歌语言、风格、声律和风骨这几方面入手,分析元稹对律诗一体的审美追求。集中体现为:一、诗歌要“思深语近”,“风情宛然”。即,诗歌要以通俗易懂、清新流丽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以风情入诗,表明了诗歌题材及风格的转变,诗歌风貌要清丽婉转。二、诗歌要“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讲求“格力”。即,诗歌要注重韵律协调、对偶工整,力求脱弃俗套,自我创新;同时讲求“格力”,有风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