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
1、对鼻翼软骨及鼻翼软骨与周围连接结构等鼻翼、鼻尖的支持结构进行研究,为临床鼻尖部塑形提供解剖学指导。
2、观察降鼻中隔肌的起止走行,为临床治疗鼻小柱过短、牙龈外露、微笑畸形等提供解剖学依据。
3、对鼻背部软组织层次进行解剖观察,了解鼻背部软组织特点,以尽量避免隆鼻术后鼻根部假体漂移;对侧鼻神经的走行变异情况进行观察,为鼻整形术时减少侧鼻神经的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
二:材料和方法选用10﹪福尔马林固定头颅标本10例(20侧),按预定的解剖草案,进行大体解剖观察,对部分结构测量、拍照;部分标本采用组织学方法,HE或Masson三染色,在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
(1)沿鼻背正中线切口,观察鼻背部软组织解剖层次、侧鼻神经的分支走行变异情况。
(2)观察鼻翼软骨与侧鼻软骨、中隔软骨、梨状孔之间的连接结构,取部分组织做HE或Masson三染色,在肉眼及显微镜下观察。
(3)对鼻翼软骨各脚的长宽厚及鼻翼软骨外侧脚至鼻翼缘的距离(内、中、外)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见附图十八、十九)。
(4) 以上唇系带为中轴作“Z”形切口,观察鼻肌起点及毗邻;正中矢状面断层软组织剖面作切口,观察降鼻中隔肌起止情况和其肌纤维与口轮匝肌肌纤维的交织情况。鼻背正中线切口显示Pitanguy韧带起止,取韧带组织和鼻小柱切片,HE或Masson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照相。三:结果1、鼻翼软骨外侧脚上缘和侧鼻软骨借腱膜样(韧带)结构连接;鼻翼软骨外侧脚与梨状孔间借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和籽骨附着;鼻翼软骨的内侧脚、中间脚通过疏松结缔组织与中隔软骨尾缘的前部相连接,不够紧密;两侧穹窿间无韧带样结构连接。国人鼻翼软骨外侧脚长、宽、厚的平均值分别为15.9±2.50mm、10.3±2.19mm、0.47±0.047mm,外侧脚尾侧内、中、外侧距鼻翼缘距离分别为3.2±0.42mm、8.4±1.43mm、11.6±0.86 mm,中间脚穹窿段和小叶段长度分别为3.0±0.33mm、3.8±0.42mm,内侧脚小柱段和基底段长度分别为8.3±0.54mm、3.9±0.39mm,内侧脚宽度和厚度分别为4.4±0.67mm和0.48±0.046mm。
2、起于上颌骨切牙窝内侧和前鼻棘旁的二股降鼻中隔肌肌纤维汇合,与上唇上半段的口轮匝肌纤维交织,穿过口轮匝肌止于鼻小柱与上唇交界部的皮肤真皮和Pitanguy韧带;另外,以前鼻棘旁为起点的肌纤维还止于鼻小柱内的鼻翼软骨内侧脚及膜性中隔。Pitanguy韧带位于鼻中线,起自鼻背下三分之一的鼻背筋膜,沿鼻背正中线向下行至鼻尖转折向后,走行于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止于鼻小柱基底部。组织学显示Pitanguy韧带内的肌纤维与降鼻中隔肌的肌纤维相联系。
3、鼻部软组织层次依次分为皮肤、皮下组织、鼻背筋膜(鼻部SMAS)层、鼻背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骨膜及软骨膜。降眉间肌大多起于鼻骨骨膜,少数起于鼻肌横部。在鼻骨和侧鼻软骨结合处,鼻部SMAS层与深层的骨膜存在着致密的纤维连接。侧鼻神经从鼻骨和侧鼻软骨结合处发出,紧贴鼻部SMAS层走行于鼻背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内,发出点距鼻背正中线距离为5.5±0.50mm。
四:结论
1、国人鼻尖较高加索人种圆钝、低平的原因可能是鼻翼软骨与中隔软骨尾缘连接不够紧密及两侧穹窿间无韧带样结构连接;国人鼻翼软骨的长、宽、厚平均值低于高加索人种,外侧脚形状有差异,所以在借鉴外国手术方法时不能盲目的照搬,必须根据国人软骨及被覆软组织特点设计手术方案。
2、离断降鼻中隔肌二股肌纤维对鼻小柱过短、牙龈外露、微笑畸形等的矫形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以上唇系带为中轴的“Z”成形术切口能够方便、安全地处理降鼻中隔肌的二股肌纤维。
3、在鼻背筋膜和鼻骨骨膜之间存在滑动层、降眉间肌大多直接起源于鼻骨骨膜,这两点可能是鼻背筋膜后间隙隆鼻术后鼻根部假体漂移的解剖学基础。建议手术分离隆鼻腔隙时在鼻骨段紧贴鼻骨锐性分离,破坏骨膜及其表面的滑动层,并完全离断降眉间肌在鼻骨骨膜的起点,以尽量避免发生鼻根部假体漂移。
4、在鼻骨和侧鼻软骨结合处,鼻背筋膜与骨膜之间有致密纤维连接,手术中要采用锐性分离方法,但向两侧的分离尽量控制在距鼻背正中线约5.5mm的范围以内,以减少损伤侧鼻神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