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一直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大部分小城镇由于过度的开发导致城镇风貌趋向雷同,城内不见山水。城镇固有特色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新特色的塑造形势也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活着”和“生活”就像“空间”和“场所”的关系一样,前者作为物质层面的实体而存在,而后者是前者的升华,需要将精神层面的内涵合理地融入。重庆山地小城镇具有很强的,厚实并且浓重的文化底蕴,将山水城镇特色充分显现,并将人与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建立,从而塑造一个相对完整的、有自身特色的山水城镇格局与形态,正是本文研究的促因。而传统的风貌塑造认知多停留于微观具象层面,如现阶段各城镇如火如荼开展的风貌整治、刷城运动,却忽略了风貌所包含的基本属性及广义范围。现代城镇设计理论已不再是最初的过于关注建筑群体的表皮与形态,和一味的追求实用主义,而更密集地从人本、社会学、心理学等等方面对城镇三维的空间进行综合研究。基于上述情况,本论文以城镇外部空间视角为切入点,针对山水城镇风貌塑造体系的构建与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探究,并形成一套引导体系进行实践中的设计指导。全文可分为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及综述、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作为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小城镇风貌的内涵进行解析,并剖析其演变机制,然后对外部空间与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进行归纳并梳理,着重强调“大都市”与“小城镇”空间差异性,从而帮助建立小城镇的外部空间设计系统,最后将外部空间设计要素与小城镇风貌进行对应关联,为后文设计引导体系构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根据上文提供的理论依据,确立基于风貌的小城镇塑造原则、目标,并就具体的引导方法展开论述,是论文的策略部分。第四章则根据建立的小城镇风貌设计引导方法,以其为参照,结合多个设计案例对石柱县城的风貌塑造进行设计策略与引导要素分析,利用类比法将设计方案之间共性及差异性进行比对,同时反向与本文建立的设计引导方法进行比对,以期得到更符合石柱县县城风貌塑造特色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