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行为的内在逻辑总是遵循“省力原则”,这一原则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就表现为语言的经济性。它驱使人们交际时总是倾向于选择既能满足说话人完整表达又能满足听话人完全理解所需的最少的语符。如果说话人只想自己省力,或许仅会试图用一个语言形式表示所有的意义。但其结果却是,听话人的负担就会大得惊人,以致根本无法理解说话人。反过来,如果只考虑听话人的利益,每个意义都只能用一个语言形式表示,即便是存在细微意义差异的两个相同意义也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对应。这样语言的词汇量就会大得惊人,语言交际同样无从实现。作者认为,成功的言语交际是交际双方相互妥协完成的,为了满足说话人的需要,语言中便出现一词多义现象。绝大多数的同义词存在细微的意义差别,这种以多个语言形式表达一个意义的语言现象是为了满足听话人的需要。从认知角度看多义、同义词,它们是语言范畴化的结果。因此,作者认为多义、同义词是语言范畴化与语言经济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引发出本文对范畴化与语言经济性关系的思考。
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和语言经济性的原则为理论指导,拟以多义、同义词的认知过程为研究视角,对范畴化与语言经济性的内在关系做窥探性的研究。目的在于证明范畴化与语言经济性存在如下关系:语言经济性指导范畴化,范畴化体现语言经济性。这项研究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范畴化及语言经济机制的运作,而且能够对多义、同义词的形成和演变特点从一个新的视角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