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生活的早期,基本的生活需要推动了原始技术的积累,并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到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四世纪间,以孔子、苏格拉底等为代表的中西方学者开始了早期有关学习问题的理论研究,使得技术的传播与学习理论得到交替发展。人类进入十九世纪以后,摄影技术、电影技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技术先后相继问世,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及通讯技术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升由此引起了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 本文从信息技术出现的必然性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影响。文章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如下结论:首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是现阶段的主流资源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构成及其价值实现方式,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重心应当放在技术的价值实现上,强调技术的应用过程与作用结果,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其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首先应当界定信息技术教育的层次,文章建议可以首先界定二个层次:一是大众教育的层次----操作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专业教育的层次----理解与设计能力的培养;三是精英教育的层次----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培养。第二,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存在价值并不在于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而在于它能够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包括组织性支持、管理性支持与服务性支持。第四,中小学课程的学习结果可以按照内容维度和绩效维度建立的内容-绩效二维矩阵进行归类。第五,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多课程间的整合。最后,文章选择性地介绍了一些可供参照的模式,并结合一些国内外的中小学课程设计实例分析了它们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