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索拉菲尼是一个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是目前最主要的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药物。但由于耐药性的存在,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作为一种关键的细胞因子,其对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也至关重要。前期研究发现IFNγ能够显著增强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本论文将重点探究IFNγ增强索拉菲尼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以及体内微环境中IFNγ信号通路对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索拉菲尼是一个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是目前最主要的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一线药物。但由于耐药性的存在,其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作为一种关键的细胞因子,其对于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也至关重要。前期研究发现IFNγ能够显著增强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本论文将重点探究IFNγ增强索拉菲尼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以及体内微环境中IFNγ信号通路对索拉菲尼抗肿瘤疗效的影响。方法:体外通过CCK-8试剂盒和DNA荧光染料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药物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以及死亡细胞的比例,同时检测上清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在机制研究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药物处理后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的变化,其次利用RNA干扰或CRISPR/Cas9技术敲降或敲除特定基因;最后构建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IFNγ受体敲除的肝癌细胞在体内对索拉菲尼的反应性。结果:IFNγ可以显著增强体外肝癌细胞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且IFNγ联合索拉菲尼诱导的细胞死亡可以被泛半胱天冬酶抑制剂部分逆转。联合处理可以诱导肝癌细胞中Caspase 3、PARP以及GSDME蛋白的切割,敲除Caspase 3或GSDME可部分逆转二者协同引起的细胞死亡,过表达外源性的GSDME则进一步增强了二者诱导的细胞死亡。敲降IFNγ的下游响应基因ZBP1能够部分逆转IFNγ和索拉菲尼协同诱导的细胞死亡。在体内,肿瘤细胞IFNγ受体的缺失能够降低索拉菲尼的抗肿瘤活性。结论:本研究证实IFNγ在体外和体内均可增强肝细胞癌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并以Caspase 3和GSDME依赖的方式诱导肝癌细胞发生焦亡。IFNγ上调的ZBP1参与促进索拉菲尼诱导的细胞焦亡。
其他文献
背景:胶质瘤是人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虽然对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面有了较大进展,但在治疗方面仍未取得很大突破。寻找新的重要分子标志物对胶质瘤分子病理分型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深远的意义。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T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TOPK)在胶质瘤中高表达,与胶质瘤分级呈正相关,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TOPK不仅促进胶质瘤细胞的生长,还直接磷酸化ULK1抑制自噬起始进而促进对替莫唑胺(T
目的: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一般被认为是M2型。研究表明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中的琥珀酸对巨噬细胞表型有重要调节作用。巨噬细胞内琥珀酸积累可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琥珀酸介导的巨噬细胞表型重塑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然而,目
背景:组蛋白翻译后修饰是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重要调控方式。它能根据细胞生理状态和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调整,精细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以此精准调控细胞内的生命过程。目前,越来越多新的组蛋白修饰类型被发现,例如组蛋白丙酰化、丁酰化、琥珀酰化、丙二酰化、戊二酰化等,并且大量研究证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可以用不同的酰基辅酶A催化相应的组蛋白酰基化修饰。然而,乙酰转移酶催化多种酰基化修饰的分子机理和对不同酰基
研究背景:Kv2.1类属电压门控钾通道,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位于细胞膜上的内质网-质膜接触点(ER-PM junction)链接蛋白。生理条件下,Kv2.1呈自由分散型和微米簇两种定位特征,前者通过电压依赖的K+电流调节细胞的基础电生理活动,后者与胞浆内质网上的蛋白形成稳定的膜接触位点并失去了电导功能。VAPA作为一种支架蛋白,通过自身的特殊位点与Kv2.1通道的非典型FFAT基序结合,共同构成ER-
背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肿瘤组织中浸润丰富,M2型TAMs作为其中主要的免疫抑制性细胞,与患者不良预后和治疗抵抗密切相关,通过简单、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将其重塑为M1型巨噬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肿瘤囊泡是肿瘤细胞受到活化或凋亡信号刺激后释放的一种直径在100~1000 nm间的亚细胞结构,具有良好的载体特征。本课题组利用肿瘤囊泡负载化疗药物制备“载药囊泡”,
背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中,肾纤维化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结果。肾实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肾小管上皮细胞(tubular epithelial cells,TEC),它们易受不同因素的刺激,是肾纤维化中肌成纤维细胞的重要来源。据文献报道,TRPC6在肾纤维化中表达明显增高,且敲除TRPC6或抑制其活性可明显改善肾纤维化。作为TRPC亚家族的一员,TRP
背景:Slingshot(SSH)是cofilin磷酸酶保守家族的成员,可特异性去磷酸化并激活cofilin,从而使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塑,在细胞迁移、肿瘤侵袭、有丝分裂、神经元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SSH2作为双特异性磷酸酶家族(DSP)成员,具有一般磷酸酶活性,目前SSH2磷酸酶在2007年解析出催化结构域(P结构域),对于N端结构域自抑制机制研究、结构解析以及关键氨基酸残基尚不明
研究目的:糖尿病心肌病(DCM)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DM)心血管系统并发症,DCM心肌损伤作用的具体机制尚未得到完全的阐明。既往研究提示DM下长期的血脂异常所致的脂毒性对于DCM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脂毒性对心肌损伤的具体机制,对于加深对DCM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DCM中,脂毒性对于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研究方法:采用棕榈酸(PA)刺激人心肌
研究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消化道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其中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目前对IBD的药物治疗有限,患者预后较差。油酸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是地中海饮食中橄榄油的主要成分,具有抑炎的生物学功能。但油酸是否影响炎症性肠病如葡聚糖硫酸钠(Dextra
皮肤是机体的屏障结构。皮肤免疫系统(SIS)中定居有大量免疫细胞[1],移植后可引起强烈的排斥反应。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是IL-1家族成员,在皮肤组织中高表达[2]。ST2为IL-33的特异性受体,组成性表达于巨噬细胞、肥大细胞、Th2、Treg、DC等多种免疫细胞表面[3]。IL-33在生理条件下定位于细胞核,细胞或组织损伤坏死时,作为警报素释放至细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