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对高度近视的认识上,临床存在着分型判断标准不一致,辨证主观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辨证施治的精准性及对疗效判定的客观化。证素研究,将辨证指标定量化,开辟了中医量化研究的新思路。本研究以证素为切入点,来探讨青壮年高度近视患者的中医证素并分析其证素特征,研究高度近视的主要证素与临床指标如屈光度((diopter,D)、眼轴(axial length,AL)、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retinal thickness,CRT)、黄斑区视网膜浅层(superficial retinal layer,SRL)和视网膜深层(deeper retinal layer,DRL)血管密度(vascular density,VD)和血管骨架密度(skeletal density,SD)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高度近视的中医预防和高度近视并发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1、探讨青壮年高度近视的中医证素特征。2、探讨青壮年高度近视主要证素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指标有D、AL、SFCT、CRT、SRL-VD/SRL-SD、DRL-VD/DRL-SD。3、期望为中医预防与治疗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按照中医四诊方法采集青壮年高度近视患者的四诊资料进行整理,采用中医证素辨证方法,探析青壮年高度近视的中医证素分布,并分析性别和屈光度对证素的影响。同时测量临床指标屈光度(D)、眼轴(AL)、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浅层和深层血管密度和血管骨架密度(SRL-VD、SRL-SD、DRL-VD、DRL-SD),比较频率>50%的证素组在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频率>50%的单个证素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2、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的计算采用构成比及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方差分析,后续的两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Kruskal—WallisH法,对单个证素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青壮年高度近视患者证素分布:其中病位证素有12个,分别为肺、心、胃、脾、肝、肾、小肠、大肠、胆、膀胱、表和心神,病变程度以中度为主;病性证素有14个,分别为津亏、血热、燥、血瘀、血虚、寒、气滞、血寒、阴虚、气虚、湿、热、外风和阳虚,病变程度以中度、轻度为主。2、性别对证素的影响:对频数分布无影响(X2病位=11.451,P病位=0.406;X2病性=20.991,P病性=0.073),对积分有影响(F病位=296.394,P病位=0.000;F病性=148.042,P病性=0.000)。病位上,男性心、脾、肝、肾积分明显大于女性;病性上,女性血瘀、血虚、阴虚、气虚、湿和阳虚积分明显大于男性。3、屈光度对证素的影响:对频数分布无影响(X2病位=4.786,P病位=0.941;X2病性=4.138,P病性=0.990),对积分有影响(F 病位=2.185,P病位=0.014;F病性=1.965,P病性=0.022)。≥-10.00D组肝、肾、湿和血虚积分明显大于<-10.00D组;<-10.00D组阴虚和阳虚积分较高。4、频率>50%的证素:病位证素有肺(82.72%)、心(70.37%)、胃(66.67%);病性证素有津亏(75.31%)、燥(69.14%)、血热(64.20%)、血瘀(60.49%)和血虚(51.85%)。5、频率>50%的证素组:病位证素组和病性证素组在临床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后续两两比较中,病性血瘀组与病性血虚组在眼轴(AL)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和P=0.009)。6、频率>50%的单个证素,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在病位证素中:肺与SFCT呈正相关,心与CRT、SRL-VD呈正相关,胃与DRL-VD呈负相关,与DRL-SD呈正相关。在病性证素中:津亏与CRT呈负相关,燥与DRL-VD呈正相关,血虚与CRT呈负相关。结论1、青壮年高度近视的中医证素,病位证素12个,以肺、心、胃为主;病性证素14个,以津亏、燥、血热、血瘀和血虚为主;程度以中度为主。2、患者性别、屈光度对证素的频数分布无影响,对证素积分有影响。3、频率>50%的证素组,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性血虚组与病性血瘀组在眼轴(AL)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上有差异,可能提示该两组证素患者的预后不同。4、单个证素与临床指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提示疾病的易感性。